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缅怀光合作用书房

(2011-10-30 17:48:11)
标签:

光合作用书房

文化

分类: 越来越散

 

 

前两日在网上听说光合作用书房要倒了,吃了一惊,但并不意外,在我看来,光合倒掉是早晚的事。一个多月前,朋友送我一张两百元的光合卡,我去旗舰店逛了一圈,一边哀叹着原价书的价格之昂,一边发愁着没有合适的书可选,最终勉强选了几本,花去了几十元。几日之后,心中隐隐不安,似乎不赶快把卡里的钱花掉,会来不及花。再去旗舰店,转了一圈,简直连一本如意的书都没看到,不是说绝对没有好书,而是新书太少,其它书想买的早就买了,不想买的仍不想买。最可奇怪的,有些书竟然布满了灰尘,像是从库底直接拿来摆上去的,连灰尘都不舍得扫掉。这让我对光合愈益失望了。

我转而想买几种工艺品,这方面光合作用书房的品种倒是丰富的,可惜价格都太贵,不是我所能承受得了的,而且相对于书,那些工艺品对我的吸引力毕竟不大,最终不得不又随便选了两种。结账时我不无责怪地质问店员:“怎么这么久不见进新书?”

“有进呀。”店员陪着笑说。“可能是卖完了。”

“哪里有?我经常来逛,怎么从来没见过?”

出了店门,我又暗自后悔,何必跟店员生气呢?而且说起来,光合之所以发展成这样,也有我的一份责任。扪心自问,自从开始在网上购书,我又在光合买过几本书呢?连我这样的爱书人都不来买了,光合又如何能撑得下去呢?这样一想,我倒又暗自惭愧起来。

那张卡终于还是专门跑到厦大店才花完了,毕竟那里的书种类更丰富一些。在网上得知光合要倒的消息,我急忙给一个朋友打电话,劝他如果还有光合的卡赶快去用掉。不料次日,即看到光合已经关门的消息。

哀哉!

这两日微博上都是关于光合的消息,也让我不由暗自回想自己与光合之间发生的点滴往事。今日得空,又将收藏的《悦读》杂志一本本取出,翻看了一遍,更是勾起不少的回忆。我与光合结缘,缘于一次征文活动,那还是2001年我刚到厦门的事,在《厦门晚报》上看到光合作用书房举办的“我的书房”征文,虽然那时我还住在宿舍,没有专门的书房,但仍写了一篇《床上的书房》投了过去,投稿的方式记得是直接拿到店里(我是拿到湖里店还是世贸店已经记不清了,因为这两个店都是我当时常去的)。投稿的时候信心满满的,觉得有书房的虽多,把书房设在床上的恐怕就不多见了,至少这个书房有点新意,果然不久,文章就在《厦门晚报》上登出来了。查剪报知时间是2002120日。但是评奖结束,我并没有获奖,唯一的收获是八十元稿费与光合作用送的五十元购书券。此外,如果不算初中时发在一个作文杂志上的一篇作文以及大学时的校报,这也是我第一次在报刊上发表文章,对于我的意义不可谓不大。

五十元购书券自然很快就又“还”给了书店,但是情感上却与光合更近了。而且,那时的书店设计确实很容易俘获一个爱书人的心,书店的基色是米黄色,店招上有太阳,书店里到处可见向日葵,店名又叫“光合作用”,这些都让我感到温暖、舒适。自此我自然成为光合的忠实顾客。而且,那时也还没有女朋友,朋友也少,晚上无处可去,自然就更喜欢往书店里跑。

后来怎么会跟光合作用发生更密切的关系,已经有点记不清,但想来应该跟杨函憬兄有关,那时我们都喜欢泡“第六晚”,因而相识,得知他就在光合作用书房做事,正在编辑一本叫做《悦读》的内刊。查家藏《悦读》,共有八期七本,自200311月《光合91》始,至200611月《光合11周年特刊》终,其中2003年共收五期四本,其中一本是23期合刊,2004年只有一本出于11月的《光合九周年特刊》,2005年只有3月份出的《光合101》,2006年则只有那本《光合11周年特刊》,想来肯定是不齐全的。但在这不齐全的七本中,就发了我三篇文章,一篇是《光合92-3》中的《聚书的乐趣》,一篇是《光合94》中的《罗素何以成为罗素》,一篇是《光合101》中算不上文章的《我的2005年读书计划》。虽然是内刊,但文章发表了也是有稿费的,只是都是书券和咖啡券。这样也好,至少买书时不会那么心疼。

藏品中还有一本小开本的《另起一行——悦读{诗歌别册}》(书名号内大括号乃原书所有,照样搬用),这是2004年光合作用书房为配合321日诗歌节搞的一次征文活动的结集,征文分诗歌和随笔两类,随笔的征文主题是“诗意生活”,我参加的是随笔征文——诗歌可能也参加了,只是没有获奖——写的一篇《诗意是一种慢》获得了二等奖。一等奖是起床的《我在飘》,这篇文章读完让我感觉自己也开始飘。重新翻阅,意外发现获得三等奖的竟然有黄绍坚兄,那时我还不认识他,所以也未加注意,这次重读他这篇征文《在书堆中蠕动:诗意,糅合着失意》,不由肃然起敬,文中有其一贯的尖锐、幽默,简洁而有力,比起我们那些酸酸的不成调子的东西,根本不在同一个档次。我为我的所谓二等奖感到羞惭。

这次征文活动有个别开生面的诗歌朗诵颁奖仪式,在厦大店,那天各路诗人以及爱诗的人蜂拥而至,以学生居多,济济一堂。一开始 谢春池先生还作了关于诗歌的长篇发言,然后就是诗歌朗诵。我那时还生涩,对诗歌充满了真挚的情感,记得那天为示庄重,我特意穿了那套花八百多元买来的西服,为一种激情所驱使,我还勇敢地主动请缨,要求朗诵一首我自己写的诗,那首诗的名字叫《海潮》。前两句是这样的:

水草潮湿的气息是你记忆中经年的风暴

波昔东尼,在一个古老的夜晚决然离去

……

也许是紧张,也许是普通话确实太差,我得到的只有窃窃的私笑。事后一位熟识的朋友对我说:“你那天的普通话快把我笑死了!”说得我羞愧难当。

我可能也是在那一天认识了南宋兄,他听说我喜欢看书后,热情地向我约稿,那时他还在日报编“读书”栏目,不久果然就发表了我两篇书评。

后来呢,似乎再没跟光合发生什么密切的关系,虽然朋友仍在交往,但跟光合都关系不大了,唯一的关系就是去买书,或者只逛不买,再发展到后来就是记住书名,然后回家上网买。

这后来的事说来真让人羞愧,但是有什么办法呢,网上的书价实在太有诱惑力,而我毕竟是一俗人,不能不考虑到利益得失。在这一点我对一直坚持在实体书店买书的南宋兄真是高山仰止。说实话,跟他相比,我们都没资格责怪,甚至惋惜光合。

其实光合的败相早就露出来了,新书少了是一方面,开始转向主力经营工艺品是一个方面,一些门店相继关门是一个方面。前时旗舰店改变设计风格可能是它最后一次垂死挣扎吧。可惜仍然失败了。

光合倒了,爱书人少了一个好去处,这是可惋惜的,但在我,卑劣的内心深处却仿佛深舒了一口气,为它的安息,也为我不用再有面对它的那份内疚。如果我确实卑劣,那么请主原谅我吧,阿门!

                                 2011/10/3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