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自己的判断

(2010-10-18 23:22:25)
标签:

文化

分类: 视读笔记

读董桥《不是每一只鸟都会唱出这样好听的歌》,刊发于2010107日《南方周末》,标题为编者所加,查知原题为《书香》,乃董桥为将要出版的广西师大版《董桥文存》作的序。

董桥从丁尼生的三本诗集谈起,渐渐谈到毛姆,说埃德蒙·威尔逊看扁毛姆,判定他终归是个二流作家。威尔逊的话说得很刻薄,“他说英美读书界程度下降了毛姆才那么红。”又说毛姆的作品虽然好看,但终归是杂志货色。董桥喜欢毛姆,自然对威尔逊这样刻薄的话不以为然,拿“三十多年前伦敦旧书商克里斯”的话来呛威尔逊,克里斯告诉董桥,威尔逊这样的人多得是,毛姆却只有一个。证据是他做旧书生意二十多年,进书店找毛姆的多极了,找威尔逊的一个也没有。

克里斯这话说得也很刻薄,但却出了董桥心中那口恶气。董桥在文中这样维护毛姆:“我是老派人,还是喜欢毛姆。我的文章从来都先在报纸杂志上发表,肯定也是威尔逊说的‘杂志货色’。我的文词还没有练出毛姆的功力,我很介怀,也很沮丧。”董桥把自己和毛姆联系起来,或者有更深的含意。虽然经过柳苏“你一定要读董桥”的鼓吹,董桥在大陆的拥趸者甚众,但相反的声音也从未停息过,仅我所见,就有冯唐的《你一定要少读董桥》,周泽雄的《面对董桥》等。有些话甚至激烈到刻薄的程度,比如冯文说“董桥的文字,往好了说,仿佛涂鸦癖乾隆的字,甜腻。仿佛甜点,吃一牙,有滋味。吃几坨,倒胃口,坏牙齿。”周文说“董桥的文字是炫技和好斗的,……,但说到振聋发聩的思想,启人心智的见识,却较少见到。他的语言岂止是有味道,简直是太有味道了,以至我们的阅读快感全集中在唇吻之间,无法上冲脑门,下抵心灵。”相信这些逆耳的声音,董桥不可能没有听到。再受旧时月色的笼罩,旧时风物的熏染,风雅如董桥者,也不免要站出来为自己辩护几声。

所以维护完毛姆,董桥总结说:“我深信不论中文不论英文,文词清淡可读最是关键。”这话说得有趣,让人不由想起毛姆类似的一句话。毛姆在评论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一文末,谈到这本书的最大一个优点,就是它有很强的可读性。毛姆特别强调:“比一些更杰出、更著名的小说更有可读性。”毛姆说“奥斯汀小姐描写的是人们的日常生活、内心情感和许多错综复杂的琐事,虽然小说中并没有发生什么了不起的事,但是每当你读完一页后总会情不自禁地翻过去,迫切地想知道下文如何”。毛姆说“能叫你这样做的小说家才是最有才能的小说家”。读到这里,我总想,毛姆这不是在为自己辩护吗?

总之,说来就是一句话,“自己的文章”。这并没有错,自以为是虽然可笑,但总还有自己的立场和判断。当年张爱玲面对傅雷善意的批评,就毫不领情,专门写了一篇文章进行反驳。张爱玲这样把文章当做孩子的异类毕竟少见,大多数作家面对批评,虽然一万个不情愿,表面上总还要做出虚心受教的样子。

对待批评,我的观点是,真正接受了就心悦诚服地接受,一时不能接受就先不接受,总得有个自己的判断才是。行文至此,想起一事,前几天,一朋友让我看了一幅字,说是一个同事送的,同事说这人书法如何了得,没有几十年的功力是写不出来的,但是同事一看,宛如小儿胡画,虽不敢说不好,但却一点都无法欣赏,更不用说喜欢。我看了看,同样不喜欢。不喜欢就是不喜欢,勉强不得的,也许有一天真的看出了它的好,那是以后的事,至少目前仍是不喜欢的。如果勉强为了别人的看法,张挂起来,其结果只能是让自己难受。

20101018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另类翻译
后一篇:游戏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