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偷灯

(2010-03-05 22:02:32)
标签:

杂谈

分类: 越来越散

                         偷灯

 

                                      西流

元宵节那天去白鹭洲看灯展,看着形形色色漂亮的花灯,不由想起小时候在老家过的元宵节来。

老家在北方农村,像厦门这样的灯展自然是不敢奢望的,县城里或许有吧,但村子离县城三十多里地,去也只能白日去白日回,等不到灯亮的。但是这并不是说村里的元宵节就一无可观、冷冷清清,相反,它似乎还更加有趣、热闹呢,原因之一即“偷灯”(“灯”在家乡话里发音类“刀”,有儿化音)的风俗。

这种风俗不知是不是我们当地独有的,反正从未在其它地方见过,也未听说过,多年没在老家过过元宵节了,现在是否仍然保留了这种风俗也已不敢肯定。所谓的偷灯是指,每到正月十四、十五、十六夜,村里家家户户都会在院门、屋门处燃放几只红蜡烛(没有红蜡烛,就用削过的萝卜盛了煤油做成油灯代替),此之谓“点灯”,然后,村里的小孩子就开始倾巢出动,使出各种手法,把人家的灯打灭,把蜡烛偷走,这就是“偷灯”了。

偷灯的有趣处在于有攻有守,并非那么容易。大人自然不会参与这些活动的,他们吃完饭,早早就去找牌场或者找人聊天去了,但是总不忘叮嘱自己家的娃要看好自己家的灯,此可谓“看灯”。这是不难理解的,任谁都不希望别人家门口亮堂堂的,只有自家的门口黑灯瞎火。作为小孩子,也有看灯的积极性,偷别人的灯,结果自己家的灯也被别人偷了,这偷灯的乐趣恐怕也要打掉不少的折扣吧。但是这里就出现了矛盾,既要看好自己家的灯,又要偷别人家的灯,一身如何分作两处使呢?有兄弟姐妹的自然占了便宜,独子的可就没奈何了,往往看完自己家的灯,再去偷别人的灯,就发现灯不是已被偷走,就是已燃烧得差不多,没什么偷劲了。

我们家兄妹两个,可惜妹妹小我太多,我偷灯偷得不亦乐乎时,她还在襁褓之中。我当时是如何解决这个矛盾的,现在已想不起来,但不外乎两种办法,一是早早点起来,这样等到我们点完,人家才刚刚开始点,刚好出去偷;二是灯还没点完,就自己先熄了,留一个空阵地给人家攻。这两种办法说来都不妥当,因为归根结底,在万家灯火之际,门口黑灯瞎火,看着还是不好看。但作为小孩子,已顾不得这些了。纠集了一帮早等不及的小伙伴,开始四处流窜,看到门口没人适合下手的,就冲上去吹灭拿了就跑,这时身后往往就会传来大人们跌跌撞撞的叫骂声,而我们早笑作一团,跑得无影无踪了。遇到门口有守兵的,就要费些思量,多采用“旁敲侧击”、“引蛇出洞”之类的战术,遇到人个小的,就直接冲上去抢了——这倒颇有点啸聚山林的强盗气。实在攻不下的,也会用弹弓远远地将蜡烛打灭,以解恨也。

说到这儿,突然想到,这偷灯恐怕并不是一种传统风俗吧,倒可能是小孩子们自发搞的恶作剧。因为试想,每家每户门口的红蜡烛点燃的时候,整个村子该是多么美丽、壮观的一幅图画呀,不是小孩子,有谁舍得将它破坏呢。但是话说回来,也正是有这样的“风俗”,才让我们的元宵节过得不那么寂寞,也让我在多年之后仍止不住回想。我们现在说有些节日没有味道,没有吸引力,归根到底,恐怕缺的就是这样一些带有很强趣味的风俗活动吧。

                               2010年3月5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怀旧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