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西流兄
西流兄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3,933
  • 关注人气:10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常识

(2010-02-06 00:48:51)
标签:

杂谈

分类: 越来越散

梁文道先生有本书叫《常识》,取“常识”之名,按其话讲,是“本书所集,卑之无甚高论,多为常识而已。若觉可怪,是因为此乃一个常识稀缺的时代。”我很赞同梁先生的话,就因为这几句话,我就觉得梁先生是一个少有的明白人。

为了证明梁先生话的正确,试举两例,以为说明和补充:

其一,忘了是去年还是前年,在网上看到一个帖子,大意是有教师不满收入太低,在网上发牢骚,一些师范院校的毕业生们就愤愤然,这样的工资你还嫌低,你要觉得低你可以辞职,你不干我们干!我猜想这些都是没有找到工作的毕业生,所以看到这样的牢骚火气才会这么大。但是我想他们的火气却发错了方向,按照他们的这种逻辑,老师的工资只会越来越低,终于到没人肯干的地步。套用一个术语,这就叫“恶性竞争”,类似于奴隶们之间的“互掐”,获益的只有奴隶主。正常的逻辑是这样的,工资的高低不能以有没有人愿意以更低的报酬来干为标准,而应以基本的消费水平为标准。什么是基本的消费水平,无外乎吃穿住行,吃指一日三餐,吃饱吃得营养健康为准,吃大餐不算;穿,以穿暖穿得不丢人为准,皮尔卡丹不算;住以人均面积为准,洋房别墅不算;行以代步工具为准,奔驰宝马不算。按那老师晒的工资单,一个月三千多块钱相对于每平米近万元的房价,工资的确低了,发发牢骚主张一下权利是应该的,大家即便不帮着吆喝几声助助威,也应保持基本的同情。那几个声称给他们一千块钱就满足的大学生们,不知准备怎么活,除非他们的父母已经为他们准备好了房子,但如果是这样,想必他们也不会在意这样低收入的工作了。

其二,前些时看晚报,“我要说”栏目里提到一个市场上卖海鲜的大妈,见到洋人热情之极,问到她为什么这么热情,她声称我代表的是厦门人的形象嘛。大妈有这样的觉悟实在让人感动,也让人为生活在这样一个城市而感到骄傲和自豪。但是碰到这样的事情,我总是不免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暗思这些在外国人面前乐于代表一个城市或国家形象的人们,在面对同胞时是不是同样,甚至更加热情呢?按说应该是这样的,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由己推人的,《礼记·大学》中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是先从自身小家推而论之的,我是相信人本自私的,一个人放着自己的孩子饿死先去喂养别人的孩子,虽然伟大,但总让人觉得可疑。但是我们现实中太多这样的例子,对待洋人“礼貌”“热情”之极,对待自己的同胞却如寇仇,这种人实在让我尊敬不起来。我倒宁可他们对老外乖张一点,对自己的同胞倒友好一点,至少这样看起来还比较“自然”“合理”一些。

这两点也算是常识了,但是懂得并真正施行的有多少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