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书》
(2009-06-01 23:54:53)
标签:
文化 |
分类: 视读笔记 |
2009年6月1日
日翻读止庵《远书》。“远书”名取贾岛《寄远》中的句子:“鱼飞向北海,可以寄远书。”从信的内容来看,多侧重于其所偏爱之周作人、废名、张爱玲及老、庄之类,多谈编书著书情况。通信最多者首推谷林(28通),其次黄福林(27通),再其次谢其章(14通)。止庵对谷林极其推崇,赞其文字空灵、隽永、精致。曾为其编《答客问》一书。但总的感觉,止庵虽不时流露狷介气,但仍略显拘谨,文笔不够洒脱。这或者就是谷林所言之“过拘于礼”。止庵赞同,但自认“最向往的是《论语》所描述的境界”,“走向在颜(回)曾(参)之间。”“不大喜欢今人那种过分的率性而为。”
止庵谈到读书作文,与我颇类。在致陈学勇信中谈到:“您说常读到拙作,其实我只写了那么几篇而已。自己觉得并没有什么话非说不可;文章也是如此,写与不写,均无所谓。我这个人一向很低调,倒也不是客气,实在是认定写书不如读书,自家写的东西,未必有何价值,说穿了就是‘不为无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最后一句有点过谦。但是认为写书不如读书这一点倒的确与我类似。但是仍然要去写,在我,除了虚荣心在作怪,还有一点也想借此赚几个稿费,好用来买书。或者类似我们这样的人并不多吧,多的倒是自信心溢满,不懈制造文字的“天才”。
因为是儿童节,下午放假半日。先将答应朋友要写的一篇文章重新写了一遍。早知自己不适合写命题作文,但仍答应了下来,结果写得自己痛苦,朋友尴尬,真是何苦来哉?以后当警惕。后花半个多小时读完《返老还童》。小说与电影颇有不同。电影增加了很多戏剧的场面,比如老巴顿把刚生下的怪物儿子遗弃了,中心情节是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小说倒是更尊重的生活本身的真实,本杰明并没有遗弃,他依照正常的人生去生活,唯一的嘲讽来自生活本身,来自他的家庭和周围的人。没有那么动人的爱情,有的是爱情悲剧。不过,完全可以理解电影那样的创造性改编,因为完全照小说去拍,只能拍出一个流水账。即便如此,电影就已不免“内容空洞”之讥了。
傍晚去艺术中心,本要去看黄萱赠书展,那日看报纸说展览截止到5月31日,后来打电话向朋友问,得知报纸上写错了,是从5月底开始,到6月上旬,在二楼古籍部。今天去看,却未见到,经询问得知,原来来晚了,已下班。只有正常上下班方可看,看来只能待周末了。
替河马借曹聚仁《鲁迅评传》,给自己借聂华苓《三生影像》。《三生影像》颇厚,图片也多,算是聂华苓的自传。但我感兴趣的主要在“雷震案”及“爱荷华国际写作计划”那两部分,其它看看图片即已足矣。
后去艺术中心对面之“老梁烧烤”吃烧烤。本想试试“过午不食”,不料屡屡破戒。从艺术中心出来,即饿得走路踉踉跄跄。于是不免一通大咬大嚼,结果反倒吃胀了。
回到家躺在阳台上就着台灯继续读《远书》,大略翻完。本想继续校录《弘一法师书信》,已无时间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