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子

标签:
文化 |
分类: 视读笔记 |
2009年4月11日
今年是海子辞世二十周年,从网上看到各地都在开展有关的纪念活动,海子老家的房子已被辟为海子纪念馆供海子的信徒们瞻仰。据说有海子的崇拜者到海子的家乡朝圣,在海子的坟前竟至于磕头磕得额头出血,真是让人看了心疼亦复心惊。海子的诗我是喜欢的,也买过一本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海子的诗》。我认同诗人刘春的观点,海子的诗读读诗选即可,没必要读全集。因为海子真正被世人喜欢的其实还是他那些短诗(尽管西川认为并不能因此否定海子长诗的价值)。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上海三联相继出版了《海子诗全编》和《戈麦诗全编》,这两个早逝的天才诗人的作品我都喜欢,可是当时正是学生,面对《海子诗全编》47元的定价,还是忍不住犹豫,最终还是舍弃了它而选择了定价相对便宜的《戈麦诗全编》。另一个理由即是海子的诗较为容易买到,而戈麦的诗却相对难找。我说的也的确是事实,现在海子已是一热门人物,而戈麦却依然冷清,现在问问那些热衷海子的年轻人,可有几个知道并熟悉戈麦的?不仅戈麦,连和海子、西川并称为“北大三剑客”的早逝诗人骆一禾,又有几人知道,并读过他的诗?我多年来一直想找本骆一禾的诗集,都无处寻觅。而海子的诗集却总是摆放在书店的显眼位置,让你躲都躲不开。最近作家出版社又出版了西川重新编定的《海子诗全集》,定价也水涨船高,达到88元。海子有福了,海子的读者也有福了!而在阅览有关信息时,我无意中发现上海三联版47元定价的《海子诗全编》目前在旧书网已卖到数百甚至上千元,甚至复印本也可以卖到一、两百元。这真是让人莫名惊诧了!而我也不能不懊悔当初竟然舍海子而选戈麦了。这真是让人无话可说。
读完高阳《张大千》。高阳的才气让人叹服。读高阳略似读唐德刚,都有一种活气,不是生搬资料,而是对传主有一种深入骨髓、血液的体认。在认识上高屋建瓴,不人云亦云,不盲目崇拜或刻意指摘,而是有自己独到的认识,在深刻理解的基础上有赞赏,也有批评。我认为也这样的传记才称得上好传记。
开读《黄丕烈年谱》。黄丕烈,字绍武,号荛圃,清吴县(今苏州)人。黄乃乾隆戊申(五十三年)举人,官主事。嗜书,尤好宋本,曾购得宋刻百余种,故名其室曰“百宋一廛”。后又收得北宋本陶诗,及南宋本汤氏注陶诗,故又名其室曰陶陶室。曾号士礼居主人,刻“士礼居丛书”。此年谱乃叶昌炽弟子江标所撰,后王大隆又补。江标,字建霞,江苏元和人,光绪十五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可惜39岁即英年早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