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西流兄
西流兄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4,114
  • 关注人气:10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口耳相传

(2009-02-08 23:00:49)
标签:

杂谈

分类: 视读笔记

                      口耳相传

 

 

现在书出得多,每年光新书就让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想每本都看过去那是不可能的,看书评、推荐往往也不大可靠,做广告、卖人情的居多,最好的办法就是找一个口味相似、品味值得信任的朋友推荐。据说《海角七号》之所以这么火,就是口耳相传的功劳。

《大教堂》还没上市,南宋兄就预告给我了,那口气是相当激动,“《大教堂》呀,雷蒙德·卡佛的代表作呀。”他说雷蒙德·卡佛,像是在说一个接头的暗号,我只能心领神会,跟他一起激动。说来我第一次读雷蒙德·卡佛,也赖一个朋友的推荐,鸿益兄听说我在学写小说,一定要把雷蒙德·卡佛的一本书送给我,那本已经被翻破的书名字叫《你在圣·弗兰西斯科干什么》,是卡佛的一本短篇小说集,仿佛我不读这本书就写不好小说似的。但是我读完这些被称为 “极简主义”的小说之后,十分喜欢,而且仿佛真的有所体悟,至少知道表达要尽量简洁,要学会把一切程序化的语言和不必要的修饰全部去除,按卡佛自己的话说,就是“能见度”要低——这一点跟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很相似,其实卡佛自己也意识到了,他说“这其实又回到了海明威的路子上”。其实关键的问题不在于那些被省略、被暗示的部分有多么重要,而在于你得清楚你省略掉的是什么,卡佛说他清楚,这就够了。卡佛活得不够长久,一生贫苦,经历丰富,早年酗酒,后来终于戒了,把这个当成了最大的成就,但是没想到吸烟却要了他的命,死的时候年仅五十岁。听起来,这本身就像一个故事。但是不管生活如何艰难,卡佛却不辍写作,在他这并不漫长的一生,他给读者贡献了六个短篇小说集,《大教堂》是他公认的成熟之作,共包含11个短篇小说。卡佛一生以短篇小说为主,他的解释是你可以想见一个不到二十岁就有两个孩子的人该如何写作,他意识到要想写完作品并享受完成作品后的那种愉悦的话,就只能写那种一蹴而就的东西,要写“能够坐下来一次写完的东西,最多两次。”这就难怪他对贴在他身上的“极简主义”标签不以为然了,1983年,也就是这本小说集出版的那一年,卡佛终于可以衣食无忧地写作了,所以他认为《大教堂》跟他的早期作品不大一样,在这部作品里,他的文字变得更“慷慨”了,也许是他终于可以不用再急着为小说收尾了。

我读《少年巴比伦》,同样来自朋友的推荐,这篇小说最早发表在2007年第六期《收获》杂志上,朋友说,这是他这么多年第一次认认真真把杂志上的长篇小说读完。“很好,真的很好。”朋友说,怕我不相信,强调了一遍之后,又加了一句,“我不骗你。”他说得那么认真,让我都不好意思了,于是专门跑到邮局把那期《收获》买了,回到家我就认真看了,真的不错,小说很好读,我一个晚上就读完了,读完之后让人有一种想流泪的冲动,为其中莫名其妙的忧郁和悲伤。但是作品的语言却是幽默的,甚至带点痞子味、无厘头味,小说主要讲一个叫做路小路的青年钳工的故事,路小路高中毕业进了一个糖精厂,他的最大理想就是当个营业员,或者进职业大学,他的工作就是无休无止地拧螺丝,或者帮他的师傅老牛逼看修车摊,最亮丽的一章就是爱上了年轻漂亮的女厂医,总之路小路“最青春最香甜“的那段时光就腐烂在那个烂厂子里面,过得是那么绝望和无助,一如我们大多数人的青春。巴比伦,按路内的解释,有三种意思,其中一种是牢狱,所以整个故事其实是讲一个青年人的精神困境。作者路内,1973年出生,在这部小说出来之前默默无闻,半年之内接连在《收获》杂志上发表了两部长篇小说,据说已成为目前上海文坛青年作家的领军人物。

《少年巴比伦》一开篇就是三十岁的路小路在同居女友兼地下诗人张小尹的要求下,回忆他的青春,按作者文中所戏称的那样,这个故事的开头可以模仿《百年孤独》:“很多年以后,路小路坐在马路上,想起自己刚进工厂的时候……”无独有偶,张大春的《聆听父亲》也是以此种方式开头,不过张大春是通过讲给其未出生的孩子的方式讲述自己家族的历史。我读《聆听父亲》,不止是因为张大春本人,更多地也是因为推荐者,在书的封皮,我素所敬仰的朱天文评论道:“第一次,他如此之老实,甘心放弃他风系星座的聪明轻盈,有闻必录老实透了地向他未出世的儿子诉说自己的父亲,父亲的父亲。”张大春,绰号大头春,是台湾文学界著名的“文学顽童”,以机智、幽默著称。看一个文学顽童老老实实地书写自己的家族史一定很有趣,更何况,总有一天,面对我们垂老的父亲,年幼的儿子,我们肯定也会忍不住像张大春一样自问一句,我们究竟从哪里来。

 

(本文已发于2009年2月8日《厦门晚报》读书版,有删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