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视读笔记 |
2007年1月12日 星期五 晴
我没有耐心看旅游书,不管它写的地方有多么漂亮,就是没耐心。即便拿起来翻翻,也主要是看里面漂亮的插图。但是有一个人的游记例外,那就是妹尾河童。但与其说是喜欢妹尾河童的游记,不如说是喜欢他这个人,就我目力所及,像他这样好玩有趣的人实在太少了,也许,黄永玉算一个?
但是几乎错过。朋友给我推荐《窥视印度》,说写得太好了。我随便翻了翻,没有发表评论,就把书扔下了。我不喜欢看旅游书,我说过的。但是书是放在咖啡馆的,每次去,总要先在书架上浏览半天,浏览的结果就是又把这本书拿下来,翻一翻,又扔回去,看来那时还没有缘分。
事情过去很久了,有一天去逛书店,没得买,不愿意空手而归,想到这本书,至少是关于印度的,我想,我对印度还有兴趣;至少有不错的插图,速写,挺漂亮,也挺有趣;至少书的装帧还不错,纸张也好,印刷也好;至少价格还合适,那么漂亮一本,才十八块钱。于是就买了一本。
晚上躺在床上读,读着读着身体就直起来了,我简直要大叫了,就像周星驰电影《食神》里的那些厌食症患者一样,太好看了!我喜上眉梢,重头开始认真看。我一边看一边拍着肚皮笑,河马在旁边认真地看书,不耐烦了,回过头厌恶地皱皱眉,你怎么了?没事吧?
下次再到咖啡馆,我拉着朋友要跟他讲妹尾河童,朋友正忙,有一搭没一搭地听着,讲着讲着我就愤怒了,这人怎么这么没有情趣呢?这可是妹尾河童呀!
我真是喜欢上了妹尾河童,于是接着就买了《河童旅行素描本》,但是这时我的理智又回来了,我觉得已经够了,凭这些书了解河童已经足够了,我又不是要看他的游记,于是《窥视日本》就没有买,但是前天在书店看到《河童杂记本》还是毫不犹豫地买了,甚至,甚至,昨天晚上仿佛是为了弥补过失似的,又在网上把《窥视日本》订了。
我真的成了个河童迷。
这种事发生在我身上的机会不多,林达算一个,但是看到最后一本《扫起落叶好过冬》我有点失望,也有点后悔了。但是河童永远不会让我后悔。我相信。因为林达靠的是他的知识,他的思想,而河童靠的是他的人。思想总有枯竭的一天,而人却很难改变。
那么,河童是个什么样的人呢?简单说吧,他是个很富于童心的人。因为富于童心,所以他善良,单纯,乐观,有好奇心。说到好奇心,我最烦跟一种人旅游,他们对什么都没有兴趣,到门口了,说在门口看看就行了,不用进去了,进去也是花钱。于是拍照留念,收工。这时让你恨恨得咬牙。还有一种人,我也不愿意给他当导游,你兴致勃勃,他似乎什么都无所谓,时间长了,你就也失去了兴致,反倒有点不安起来,仿佛他是因为抹不开面子才被迫陪你游的。河童介绍他旅游的诀窍,假如碰上倒霉的雨天,那么也是可以玩得很尽兴的,比如在印度旅行时碰上三天三夜的大雨,他就采取了C方案,慢慢坐下来观察印度人对下雨所表现出来的表情。而那些愁眉苦脸的人呢,留在他们记忆里的就只有:“唉,真倒霉,什么也没看到,只剩下下雨了。”河童说,听他们这么说的人也要心情忧郁起来了。
河童在开罗旅游,为了亲自体验体验开罗的不用缴费的公交车,冒着生命危险手抓着车窗扒在窗外。在印度旅游,可以连着一个半月不间断地吃咖喱,只因为每个地方咖喱的口味都不同。他还喜欢到人家的菜市场转一转,顺便到跳蚤市场买几样值得惦念的“宝物”。
他真是一个怪人。连河童身边的人都这样说。我记得在《河童旅行素描本》里他曾经说有一天晚上因为好奇他几乎尝遍了各种方便面的味道。
然而她的女儿曾说:“被幼稚的父母抚养的孩子,很不容易!”
河童幼稚吗?还真有点。孩子学爬时,他也跟着一起在地上爬来爬去。当猫叫春时,他也跟着一起乱叫,甚至在跟朋友打电话时,也哼哼唧唧地夹几句“猪语”。而且,他还能照顾到他那几只小金龟的自尊心。更有甚者,只为了要教育教育年轻人不要轻易说什么“这绝对不可能”,就把一只拇指粗的打火机吞到了肚子里,惹得几乎丧了命。
哎呀,怎么说你好呢,妹尾河童,简直就是个长不大的小孩子嘛!但是就是因为有你,以及你这样的人存在,我们这个世界才显得更有趣了点,不对吗?
你说什么呀!也许我身边有些人不满了,谁不想过得单纯一点,快乐一点,但是得有那个环境嘛!
是吗?是吗?我瞪大了眼睛,也许他们说的没错,但是如果老这样想,恐怕一辈子也不要指望单纯和快乐了!
读孙未中篇小说《两岸》(《小说选刊》2007、1),这篇文字真是字字泣血,如果我所猜不错,小说中写的应是实事,因为我记得孙未获得上海文学第二届文学新人大赛一等奖那篇作品似乎写得也是这个内容,不过那个较为短小。所以,这篇小说其实应该算是散文的,而且作者也在文中说过,她喜欢写散文而不是小说,因为她喜欢记录真实的生活。不过,这些与文中表达出的强烈情感相比,根本不值得一提了。
我没有耐心看旅游书,不管它写的地方有多么漂亮,就是没耐心。即便拿起来翻翻,也主要是看里面漂亮的插图。但是有一个人的游记例外,那就是妹尾河童。但与其说是喜欢妹尾河童的游记,不如说是喜欢他这个人,就我目力所及,像他这样好玩有趣的人实在太少了,也许,黄永玉算一个?
但是几乎错过。朋友给我推荐《窥视印度》,说写得太好了。我随便翻了翻,没有发表评论,就把书扔下了。我不喜欢看旅游书,我说过的。但是书是放在咖啡馆的,每次去,总要先在书架上浏览半天,浏览的结果就是又把这本书拿下来,翻一翻,又扔回去,看来那时还没有缘分。
事情过去很久了,有一天去逛书店,没得买,不愿意空手而归,想到这本书,至少是关于印度的,我想,我对印度还有兴趣;至少有不错的插图,速写,挺漂亮,也挺有趣;至少书的装帧还不错,纸张也好,印刷也好;至少价格还合适,那么漂亮一本,才十八块钱。于是就买了一本。
晚上躺在床上读,读着读着身体就直起来了,我简直要大叫了,就像周星驰电影《食神》里的那些厌食症患者一样,太好看了!我喜上眉梢,重头开始认真看。我一边看一边拍着肚皮笑,河马在旁边认真地看书,不耐烦了,回过头厌恶地皱皱眉,你怎么了?没事吧?
下次再到咖啡馆,我拉着朋友要跟他讲妹尾河童,朋友正忙,有一搭没一搭地听着,讲着讲着我就愤怒了,这人怎么这么没有情趣呢?这可是妹尾河童呀!
我真是喜欢上了妹尾河童,于是接着就买了《河童旅行素描本》,但是这时我的理智又回来了,我觉得已经够了,凭这些书了解河童已经足够了,我又不是要看他的游记,于是《窥视日本》就没有买,但是前天在书店看到《河童杂记本》还是毫不犹豫地买了,甚至,甚至,昨天晚上仿佛是为了弥补过失似的,又在网上把《窥视日本》订了。
我真的成了个河童迷。
这种事发生在我身上的机会不多,林达算一个,但是看到最后一本《扫起落叶好过冬》我有点失望,也有点后悔了。但是河童永远不会让我后悔。我相信。因为林达靠的是他的知识,他的思想,而河童靠的是他的人。思想总有枯竭的一天,而人却很难改变。
那么,河童是个什么样的人呢?简单说吧,他是个很富于童心的人。因为富于童心,所以他善良,单纯,乐观,有好奇心。说到好奇心,我最烦跟一种人旅游,他们对什么都没有兴趣,到门口了,说在门口看看就行了,不用进去了,进去也是花钱。于是拍照留念,收工。这时让你恨恨得咬牙。还有一种人,我也不愿意给他当导游,你兴致勃勃,他似乎什么都无所谓,时间长了,你就也失去了兴致,反倒有点不安起来,仿佛他是因为抹不开面子才被迫陪你游的。河童介绍他旅游的诀窍,假如碰上倒霉的雨天,那么也是可以玩得很尽兴的,比如在印度旅行时碰上三天三夜的大雨,他就采取了C方案,慢慢坐下来观察印度人对下雨所表现出来的表情。而那些愁眉苦脸的人呢,留在他们记忆里的就只有:“唉,真倒霉,什么也没看到,只剩下下雨了。”河童说,听他们这么说的人也要心情忧郁起来了。
河童在开罗旅游,为了亲自体验体验开罗的不用缴费的公交车,冒着生命危险手抓着车窗扒在窗外。在印度旅游,可以连着一个半月不间断地吃咖喱,只因为每个地方咖喱的口味都不同。他还喜欢到人家的菜市场转一转,顺便到跳蚤市场买几样值得惦念的“宝物”。
他真是一个怪人。连河童身边的人都这样说。我记得在《河童旅行素描本》里他曾经说有一天晚上因为好奇他几乎尝遍了各种方便面的味道。
然而她的女儿曾说:“被幼稚的父母抚养的孩子,很不容易!”
河童幼稚吗?还真有点。孩子学爬时,他也跟着一起在地上爬来爬去。当猫叫春时,他也跟着一起乱叫,甚至在跟朋友打电话时,也哼哼唧唧地夹几句“猪语”。而且,他还能照顾到他那几只小金龟的自尊心。更有甚者,只为了要教育教育年轻人不要轻易说什么“这绝对不可能”,就把一只拇指粗的打火机吞到了肚子里,惹得几乎丧了命。
哎呀,怎么说你好呢,妹尾河童,简直就是个长不大的小孩子嘛!但是就是因为有你,以及你这样的人存在,我们这个世界才显得更有趣了点,不对吗?
你说什么呀!也许我身边有些人不满了,谁不想过得单纯一点,快乐一点,但是得有那个环境嘛!
是吗?是吗?我瞪大了眼睛,也许他们说的没错,但是如果老这样想,恐怕一辈子也不要指望单纯和快乐了!
读孙未中篇小说《两岸》(《小说选刊》2007、1),这篇文字真是字字泣血,如果我所猜不错,小说中写的应是实事,因为我记得孙未获得上海文学第二届文学新人大赛一等奖那篇作品似乎写得也是这个内容,不过那个较为短小。所以,这篇小说其实应该算是散文的,而且作者也在文中说过,她喜欢写散文而不是小说,因为她喜欢记录真实的生活。不过,这些与文中表达出的强烈情感相比,根本不值得一提了。
前一篇:(小小说)转正
后一篇:2007年1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