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同河,又叫鳌溪,源于四川省古蔺县杨家沟和九洞岩,全长81公里。从古以来,一直是从贵州进入四川叙永、古蔺的重要运盐航道。在赤水河几十条一、二级支流中,大同河也算是最有名的分段通航河之一。大同古镇就是一个临河倚山而建的码头小镇。因为有水,这镇子就显得比其他的古镇更具灵气。
川黔地区,冬日多夜雨。早晨,雨虽然停了,但整个小镇还是被云雾缭绕着,人们好像还没有从昨夜的梦中醒来,小镇显得格外宁静。难怪古人到此会留下“滩声入夜安魂梦,试问何方有此无?”的诗句。
常言道:观竹以明志,观水以静心。习惯了早起,便踏着湿漉漉的石板路,绕到了古镇后的沙湾。大同河就从古镇后的峡谷中流出,这里有竹有水,连空气都是清新得带有甜丝丝味道。

俯瞰这段大同河,河水冲击着河道中的巨石,激起一层层白色浪花。像是在述说着它经历过的沧桑。


河边的古黄角树扎根在河岸巨石中,历经几百年的风雨,仍然枝繁叶茂顽强地生长着,树干上爬满着各种绿色的附生植物和绿色的苔藓。它给人的不仅是一方的绿荫,更是一种对生命的感动。

沙湾石拱桥连接着大同河的两岸,这是山民往外运输山中竹子的通道。

河的两岸,依山而建的是很有川黔民居特点的古镇居民的新居。古镇居民原来的老宅子依然保留着,但平时大多数人都居住在这样的楼房里,这样,即保护了古镇的原有风貌,又改善了当地居民的居住条件。

雨后的竹海雾气很大,更显出竹海的浩瀚。

雨中的竹子格外清新悦目,一丛丛、一片片竹子,被雨水涤荡后,那青绿颜色更加鲜活,丝毫看不到一丁点尘世的污垢。人行其间,都会被那具有生命力的青绿感染得一身轻松。


虽然是冬季,但这里的山水仿佛像一幅幅春天的画。(未完,古镇昔日的码头掠影待整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