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昆仑、跨可可西里、越唐古拉山,他们有若一串串军绿色的珍珠,镶嵌在雪域高原上。
在奔驶于青藏高原的列车上,我拍摄到了青藏兵站部队浩浩荡荡的往来于青藏公路上的军车车队。
这是一支英雄的部队。过去,只在文件、简报和媒体的报道中了解到他们的事迹。在去西藏的旅途中,能亲眼目睹他们那车容整洁的长长车队,令人振奋。
自1954年组建以来,总后直属青藏兵站部的历代官兵,以对祖国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和赤胆忠心,坚持“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的精神。从进驻高原之日起,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开始了惊天地、泣鬼神的艰苦奋斗历程。
上个世纪50年代,第一代青藏线军人,在号称“生命禁区”的雪域高原修筑了1165公里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青藏公路,承担起西藏驻军和西藏人民需要的物资运输任务,成为西藏经济发展的“生命线”。
60年代,第二代青藏线军人,架设了兰州-西宁-拉萨2754公里的通信光缆,被誉为青藏高原的“信息线“。
70年代,第三代青藏线军人铺设了1080公里的高海拔地区地下品种最多的输油管线,又为西藏开通了一条“能源线”。
这三条线,集空中、地面、地下为一体,构筑了祖国内地连接青藏高原的立体保障通道,为青藏地区的经济繁荣、西南边防的巩固作出了重要贡献。
作为青藏线主角的汽车分队,上线50年来,行程30亿公里,累计运送物资710万吨,人员逾百万,收发各类物资1100多万吨。
他们先后参加各种抢险救灾近百次,抢救遇险群众2万5千多人。
他们中的740多人永远地留在了高原:有的倒在了方向盘上,有的牺牲在冰雪之途,有的在看守货物的汽车货厢上长眠,有的在兵站的客房里永远地睡去……。
50年来,先后有几十万官兵在这里奋斗奉献。目前,仍有300多名在青藏线工作20年以上的“老高原”在坚守;有的祖孙三代都成了“高原人”;1500多名院校毕业生也同他们的前辈一样,奋斗在艰苦的高原基层第一线。



根据照片拍摄的时间地点判断,这支车队已经翻过了昆仑山,跨过了沱沱河,正在行进和集结中,准备向海拔5千多米的唐古拉山开进。我在列车上,目送着这支英雄的车队,直到群山挡住了视线。下面照片是上面那张照片的局部放大,你能发现放大的部分在上图的哪个位置吗?

这是完成了进藏运送物资任务,返回格尔木的车队,车上的蓬布已经揭去。下面两张,是我在拉萨去当雄的公路上拍摄的。经过千里跋涉,车队仍然车容整洁,每辆车保持50米的行车间距,向前开进。


相关内容链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