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跨越沱沱河的瞬间——感受天路之五

(2006-11-13 09:00:00)
标签:

西藏

青藏铁路

沱沱河

摄影图片

旅游

分类: 西藏

 跨越沱沱河的瞬间——感受天路之五

 

 

五千年中华文明史在这里延颂,浩瀚长江水从这里连绵。在海拔高度4555米的沱沱河宽阔的河道上,1389.6米、42孔桥墩的特大铁路桥和273米的混凝土公路桥并肩而立。见证着历史的沧桑和时代的进步。

 

列车即使以每小时60公里较慢的速度,瞬间,就在横跨沱沱河的铁路桥上飞驶而过了。

尽管这是短短的瞬间,但当你望着沱沱河那清冽的江源之水,从雪山走来,从亿万年的岁月中走来,在一片片河心网状滩地之间流淌,逐渐汇集,滚滚东去。你一定能感受到她的圣洁和神秘;感受到人与自然的某种微妙的对峙与融合,产生无限的憧憬和强烈的心灵震撼。

 

也许,你会想起,过去课本中的那段话:曾经有人问住在长江源头的孩子,是否知道脚下这条河流向哪里,孩子摇摇头说:不知道,他只知道脚下的这条河流叫玛曲河,来自雪山冰川;当问到生活在长江边上的孩子,他也只知道自己脚下这条河叫长江,却不知道它从哪里来......。

 

也许,你会想起,千百年来,人们苦苦地探寻养育自己的母亲河源头的漫长经历。早在《尚书》中,古老的华夏族就讨论着长江之源。明朝著名的旅行家徐霞客,自以为游遍天下,著书《江源考》,却误把金沙江当成了长江之源。到了清朝,人们虽然认识了通天河,但依然无法明确长江的正源。我国在1955年曾经组织过探寻长江源头的科考活动,但直到22年后的1977年,才通过再次考察,确定了沱沱河就是长江的正源,揭开了长江之源这个千古之迷,至此,长江的长度被定格在了6380公里,长江也从此取代了密西西比河,成为仅次于非洲尼罗河和南美洲亚马逊河的世界第三大河流。

 

也许,你会想起《话说长江》《再说长江》等电视片中,看到的,源头那绝佳到难以言说的风景。从沱沱河铁路桥向西190公里,在长江源头唐古拉山脉主峰格拉丹冬冰峰西南侧,有海拔6548米的姜根迪如冰川。那里,冰塔林千姿百态,银雕玉砌,在阳光的照耀下,化成滴滴冰水,汇成出露的泉群,形成了雪山下连片的沼泽,发育成涓涓水系,欢啸而下,成为万里长江正源——沱沱河的源流。

 

也许,你会想起,曾经驱车路过这里时,在“长江第一乡”的藏民家,喝着热气腾腾的酥油茶,听他们讲着那些古老神秘故事时的情景;想起了在“长江第一兵站”住宿的那一夜,吸着氧气,还难以入睡的情景;想起了“长江第一小学”的那些可爱的藏族孩子;想起了在“长江源”“长江源头第一桥”纪念碑旁拍照留念的情景......。等等。

 

也许,你的心里,此时,除了震撼,已经不知道自己该想些什么,该说些什么。因为,你觉得,此时,在养育自己的母亲河源头,所有的语言表达,都显得苍白无力。

 

而我,在这短短的瞬间,什么也没有想,什么也不敢想。

我的眼睛紧紧地贴在照相机的取景框前,一次次地按动着照相机的快门。

列车带着我们对长江源头的眷恋。风弛电疾地向世界海拔最高的唐古拉车站的方向驶去。

 

跨越沱沱河的瞬间——感受天路之五

 

 

      列车在“长江第一乡”前呼啸而过。图右上是兵站的营房。

 

跨越沱沱河的瞬间——感受天路之五

 

   

    下左图是“环保纪念碑”,正面对着青藏公路,我在列车上,只能拍摄到背面。碑是1999年6月6日立的,正面镌刻着“长江源”三个大字。碑高2.5米,用花岗岩材料制成,位置处于东经92度26分25秒,北纬34度13分37秒。碑旁彩色经幡飘荡,似乎在告诉人们,大山有灵,江河有神。

       

跨越沱沱河的瞬间——感受天路之五 

 

上右图是“长江源头第一桥”纪念碑,它背对着铁路,在列车上,也只能拍摄到白色碑体的背面。因为铁路桥在公路桥的上游,因此,铁路桥成为横卧在沱沱河上的第一桥。正面镌刻着“长江源头第一桥”大字,我们只能隐约看到碑石背面刻满着碑文。这两快碑石相距很近,几乎同时从车窗前闪过。 

 

跨越沱沱河的瞬间——感受天路之五

 

 

跨越沱沱河的瞬间——感受天路之五 
                    
跨越沱沱河的瞬间——感受天路之五    
   列车飞快地驶离了沱沱河。我看到了山坡上的飘扬的彩色经幡和远处青藏公路边的白塔。它默默地矗立在那里,用最原始、最古老的语言,为过往的人们祈祷、祝福。
 
跨越沱沱河的瞬间——感受天路之五 
 
相关内容链接:
2、奔驶在天路上的列车:http://blog.sina.com.cn/u/491a12bd010006aq
3、昆仑迎朝霞玉珠披哈达:http://blog.sina.com.cn/u/491a12bd010006ce
4、美丽而神秘的可可西里:http://blog.sina.com.cn/u/491a12bd010006f6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