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独行西藏——(序)

(2006-10-28 16:26:36)
标签:

西藏

旅行摄影

分类: 西藏
 独行西藏——(序)                 
         上图是透过列车玻璃窗拍摄的可可西里旷野,那里的天气瞬息万变。 
 

前不久,我终于从渤海之滨来到了海拔最高的城市--拉萨。

这趟高原独行,让我切身感受了西藏——那纯净如洗的蓝天,洁白似絮的云朵;圣洁如玉的雪山,空旷宁静的草原;悠闲啃青的牦牛,星星点点的牧帐;金顶闪耀的寺庙,身披袈裟的喇嘛;虔诚的宗教信徒;藏民淳朴的笑容,诚实明亮的目光,以及只有这片神奇的土地才独有的风俗人情和壮美风光。给我留下的,除了震撼,就是不能忘怀的眷恋。

 

我是乘火车,沿着“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进藏的。在北京一上列车,我就尽可能地拍摄了列车上的各个设施。

列车从青藏铁路二期工程起点格尔木驶出后,高原上朝霞初露,我就透过列车的玻璃窗户,开始了一路的狂拍。

 

高原晨曦;日出瞬间;云绕玉珠峰;弯度坡度最大的一段铁路;永久性冻土层的路基上的排气管;为高原动物迁徙高架铁路通道;发源于可可西里的楚玛尔河河道;可可西里动物保护中心的建筑与旷野;公路下的野驴群;零星活动在铁路旁的藏羚羊;长江之源沱沱河河道和河上的公路桥;海拔四千七百六十七米的昆仑山口;世界铁路最高点,海拔5072米的唐古拉车站;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淡水湖错那湖;风景优美的羌塘草原;从格尔木到拉萨途中唯一的停车站那曲车站;念青唐古拉山脉主峰;拥有丰富地热资源的洋八井远眺;等等。车窗外,雪域高原的壮丽景色令人惊叹。整整一个白天的拍摄,占用了数码伴侣一个G的存储空间。

 

踏上海拔3800米的拉萨车站时,并不觉得有什么身体不适,因为,列车上有弥漫性供氧,体内的血氧指标还比较高。但当安顿好住处,半夜,最难熬的时刻到来了。拉萨空气中的含氧量只有内地的40%。我整整几个晚上难以入睡,脑部缺氧带来的头疼折磨着我,尽管通过不断的深呼吸试图稍微缓症状,但仍无济于事。鼻孔也因此变得干燥和灼热。这种感受不亲临高原,是很难体会到的。但我还是每天天一亮,便起身出去拍摄。

 

我从各个角度,拍摄了布达拉宫。进入布达拉宫后,许多不允许拍摄的地方,我还是冒险地拍了一些。

我还到了位于拉萨中心著名的大昭寺、小昭寺、色拉寺等寺庙。拍摄了诵经、辩经等宗教活动场面及朝圣的群众。我在寺庙外见到了曾经从四川,沿着川藏公路,用了三年时间,磕着长头进藏走入寺庙的朝圣者,并请他讲述了经历,合影拍照。在印经院,看到并巧妙地躲过喇嘛的视线,拍摄了用最传统的木刻版印制经书的场面。

除此,还拍摄了一些生活题材的内容,家庭编织藏毯、手工绘制唐卡、各种手工艺品、街巷、菜市场、拉萨火车站等等。

进藏后的第四天,我就去了高原圣湖——纳木错。在青藏公路上,几次拍到不远千里,三步卧地一磕头,到拉萨朝圣的藏民。经过海拔5190米的那根拉山口时,踏着积雪下车拍摄山口风光。在海拔4718米的高原咸水湖纳木错,我独自在湖区行走了两公里路,留下了很多镜头。

一个多星期后,我开始适应高原的环境了。打算拜访这里的博友背包行走和阿佳秋雨。然后,根据情况再到林芝,山南,日喀则,甚至珠峰大本营看看。可是不巧,单位有事需要我回去处理。无奈,我只能怀着遗憾之情,告别了西藏。

 

在西藏近十天的时间里,我拍了4个G存储量的上千张照片,到现在为止,我还没有来得及从头浏览一遍。只是凭印象,抽了几张上传。准备整理后,按照时间顺序,分专题再陆续上传。 

下图是在列车上拍摄的昆仑山脉海拔6178米的玉珠峰。清晨,一缕白云缠绕在峰顶。 

 独行西藏——(序)
 
  独行西藏——(序)
 
     
      上图是透过列车车窗拍摄的高原湿地的云霞。
      下图是,我在列车行驶中拍摄的念青唐古拉山主峰。
 
独行西藏——(序)
 
 
独行西藏——(序) 
          上图是夜色中的布达拉宫。为了选择合适的拍摄点,还真费了一番周折。
      
          下图是色拉寺喇嘛辩经时的场面。 
 独行西藏——(序)
 
 
独行西藏——(序)   
     在色拉寺寺庙门口被踏得光滑了的石阶上,看到这位抱着孩子的藏族妇女。
     当我指指手中的相机,示意要给她拍照时,她露出了藏族妇女特有的淳朴、自然、满足、幸福的甜美的微笑。瞬间,我按下了相机的快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