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听老人讲故事(三)

(2006-06-05 22:09:09)
分类: 青衣道场

齐先生自称民国三年开始和梅兰芳接触,逐渐介入梅的编剧、排戏,成为梅党智囊的一份子,他虽然对京剧——梅兰芳的京剧做了很多改进,或者叫变化的工作,但是骨子里他还是守传统的,他觉得当时的京剧还传统得不够。

他第一次给梅兰芳写信,指出《汾河湾》中老生唱时,旦角不能休息,因为“果如此唱法,就不够戏的原则了。或者有人说,此处唱旦角的正好休息休息,那更不合国剧的规则,国剧的规则是永不许有人在台上歇着,该人若无所事事,便可不用上去。”他在这里说到“戏的原则”、“国剧的规则”到底是些什么东西呢?他说“国剧的道理,有两句极扼要的话,就是:‘无声不歌、无动不舞。’凡有一点声音,就得有歌唱的韵味,凡有一点动作,就得有舞蹈的意义。”这两句话似乎并没有把前面的那件事解释清楚,但是他解释了京剧的“技术规则”,而上面说的那件事实际上是更深层次的“艺术规则”。

最近还看到柴俊为的一篇文章,意思说齐为梅排戏也走过话剧化的弯路,他们研究的“古装戏”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唱做一体”京剧表演形式。柴先生为了自己的论点不惜曲解齐氏的创作,他认为在唱念之外又设计相对单独的舞蹈已经不是“唱做一体”的“传统”模式。实际上齐如山追求的“无声不歌、无动不舞”比所谓“唱做一体”更为传统,因为相比更古老的昆曲而言,京剧的唱和舞还不是最完美的结合,所以才会有一边唱得热闹,一边歇着听戏的现象。再说京剧中也并不是没有相对单独的舞蹈啊,比如“起霸”、“走边”不都是单独的舞蹈吗?柴为了说明梅后期还是回到传统上来,举出了《挂帅》的例子,说梅重新“梳大头”,不再“一戏一舞”,这样的结论近乎可笑。

柴的名头很响,从没有好好看过他的东西,只知道他很重视京剧艺术传统的继承,然而就这篇寻求引起大家对京剧传统重视的文字却无法为他叫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