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060520茶座记事

(2006-05-21 13:16:34)
分类: 青衣道场

茶座的旦角向来是张梅为主,不知什么时候起,成了程派的天下。回想一下大概是从宋游叶加盟茶座以来,程旦与日俱增。游叶之后来茶座的大胖子(什么名记不得了)、高个子(刚刚?)黄小姐、董女士、画主席、高峥嵘、冷愚,可能还有遗漏的,反正新起之唱旦角的,百分之九十是唱程派的。奇怪的是外地来的唱旦角的,也是如此。今天来一金华小男生,打扮类似日本学生,蓬蓬的发型、黑框眼镜,松松地系条花领带,说要唱一段《锁麟囊》,又是一位程旦,开口一唱还真不错,有板有眼不说,字眼也还过得去,若是家道殷实不愁吃穿的话,少不得又多一位“名票”了。

程派固然是大热门,不过真正能把程派唱好殊非易事。董女士今日的演唱似乎别有韵致,特别注重收放,唱腔的节奏感和旋律感大为改观,如果是刻意为之的话,董女士的唱又上了一个台阶了。高峥嵘唱了一段似歌似戏《奔月》,他的声音比较浊暗,但是旋律感很强,也有味道,如果能在字眼吞吐上下点工夫来弥补声音上的欠缺,那是相当——!

说程派多那是指人数而言,茶座的张梅也自不弱。今天袁英兰缺阵,陈美人百忙之中来吊回嗓子,用伴奏音乐唱了梅派早期代表作《黛玉葬花》的“反二黄”,虽未有百花凋零的感觉,但从歌唱时蹙眉含怨的面容表情来看,大概是动之于中而形之于声了。在茶座的旦角中论起嗓音,则张大主持与韦小姐可谓并驾齐驱,比较而言,张宽韦亮,却都是不可多得的好嗓子,这样的嗓子就是专业听了也要胆战心寒,况且两位又非单凭嗓音嘹亮取胜,而在声腔方面多有研究琢磨,所以唱来自然不同凡响。

今日老汉的嗓子串门子去了,本想唱段西皮应付差事,挑了《望江亭》的“二六”,一直唱到“将渔船”,但是后面的散板已经“歌不成声了”。在茶座快十年了,这样的状况不太多。状态不好总是有的,每次总能对付过去,现在怕是年纪大了,有点对付不过去了,看来得另想对付的高招了。

说到此地,全是旦角的事,今天因为菊才子主持婚礼去了,大概邀请了观摩团集体捧场去的,所以青委人头零落。近来青委似没有去年初的气象,大有各奔前程的意思,需要才子重整河山呢!倒是小七连续两周到来,只是他总是闷坐一旁寂寂无声。今天在张大主持调动之下,来了一段“麒派”。其实小七的声音很不错,只是板槽有时会有些不稳当,熟练之后自当迎刃而解。他大概是怕受揶揄,所以宁可听。想老汉出道二十余年混迹票房,不要说是受揶揄,当面的指斥、背后的恶骂都是司空见惯,更不要说有人来指正你一下,哪怕是问个词句都未必肯说。在票房不要指望好的琴师为你拉上一段,总是找大票友不屑一唱的二、三流琴师去吊去,那就是票房的游戏规则。茶座似乎学术交流气氛更浓一点,彼此并没有辈分、身份的排斥,尤其在年轻人之间更是如此。唱戏固然是乐趣,在接受批判的同时提高自己未尝不是件好事。

我去得稍微晚了点,到场时看到的是一位平时只听不唱的朋友,今天居然鼓起勇气上台演唱了他的处女作。以前他老是向闻显示能够请教花脸的唱法,今天唱的却是现代戏里的老生。不管怎么说,能跨出第一步可喜可贺,当然后面的步也不轻松。只要是自己真正喜欢的事,不轻松也会有乐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