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地区逢年过节除了拜祭公祖,也得答谢神仙佛祖。这时必得备上许多祭品,水果,牲畜,干货以及各种珍稀吃食。当然最独特的就是自家做的果类。
红桃果是过节的象征。我家婆最喜欢把红桃果叠得高高的,显示对一年丰收的感恩。
红桃果由熟米饭包裹而成,米饭配上香菇,五花肉,虾仁,包在果皮,放印子上成形,蒸熟了拜祭先祖,下桌就可以拿去煎了,煎出来的红桃果风味独特,大人小孩都很喜欢。
每年我都要求我家婆多做一些,我一餐可以吃三个。
但是我不会做,我只在一旁打下手。婆婆于此并没有怨言,并且一直乐此不疲。
又是一年冬节,早上起来就看见婆婆在捣鼓食材准备包红桃果。我一看婆婆把我把收起来的一大包花菇给拆了,花菇个头大,肉厚,一斤市价就得200元,拿来包果子挺可惜的。
“啊,这花菇咋拿出来浸了呢?”我对婆婆说:“我网购的一些香菇还在呢,小个子,薄片的,比较容易切。”
“那香菇我一向拿来当斋碗。”斋碗就是直接拿香菇放碗上当祭品。
“花菇可以拿去当斋碗啊,大个又好看。香菇放桌上还嫌小气了点儿,拿来包果子正好,花菇包果子就浪费了。”
“怎么浪费了?都是吃进肚子里了,咋就浪费了?”我婆婆有些不乐意了。
好看、大个的不是更体面吗?小个、丑陋的拿去当馅不是物有所值吗?我想婆婆是因为习惯,习惯了在同一个地方同一个袋子拿同一种物品,换个思维方式她就不乐意了。
祭品好看不好看,与家人高兴不高兴,哪种更重要些?
于是我笑笑继续打下手。
正巧我老公回家了。一看也不乐意了:“怎么把花菇拿去浸了?好好的花菇拿去包果子多可惜啊!”
我一听坏了。这不哪壶不开提哪壶嘛。
我婆婆脸色都变了:“你们夫妻说辞倒是一模一样,都吃进肚子有什么好讲究的?可惜什么?以后我自己买来用!”
我老公一头雾水:“怎么说话这么冲呢?”我赶紧悄悄给他摆摆手,婆婆愿意咋样就咋样,她主事的活计我们瞎掺和什么。
记得一个妈妈跟我埋怨说,她家经常因为一只椅垫吵架。饭桌四只腿有一只缺了角,桌子不稳,经常得垫上一块纸板,拖地的时候不小心就把那纸垫给划拉出来了,还得重新垫上,这家人的婆婆拖地就很小心,见着媳妇不小心划拉了那纸板出来,就瞅着几时把垫给塞回去,媳妇经常忘记垫上,婆婆就脸色不好了。就因为一小块纸板,家里经常开火。谁都不开心。
这些个小事,其实看开了真的不值什么。
谁谁退一步,有什么不好说的。
我担心婆婆不开心,泡了壶茶岔开话题,说说笑笑,婆婆要是挺心宽的人,一下就不在意了。
成熟理性地处理这些生活琐事,不就是一种成长吗。成长,有时也体现在进退有致之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