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上学的时候我小姨产下一名女婴,小宝贝一直没有取名字,我阿姨居然打电话要求当时才十几岁的我,让我给她取个名字,我说我咋取得了哇?这份荣誉最终没有接下来。
再下来是小泥。
小泥出生六个月,我们还没能帮她取个好听的名字。我让她爸爸取,小泥爸说:你不是中文本科毕业的?你取!我说:我中文本科不是半路出家吗?你正经八百的华农本科生,你取!
两人知道这一决定将伴随着女儿今后漫长的一生,心里压力备增,一直潜意识地抗拒。
六个月大,我婆婆问:“这孩子到底叫啥名儿啊?你们俩文化人咋那么没能耐呢?”
老公说:“要在农村,早取了,啥荷花莲花秀花的,多好听。要不就以淑贞淑华,慧玲慧什么的……都很好听。要不,叫翠花?”
我白他一眼:“你家妹仔恨你一辈子。”
妹仔就是女儿,我们这边喜欢叫女儿妹妹,或者妹儿。十分亲昵。
没办法,还得我出马。听敏姨说她家有个软件,怎么着也得拷贝过来看是咋回事儿。打开一看不错啊,全是命理的那些事儿。别说,我本来是无神论支持者,现在是孩子咋样咋好,才不管是有神无神,反正看到对孩子好的我统统接受。现在现在那软件已经没有了,只记得当时小泥的“霓”加起来的“笔划”是很吉利的,可以按分数排,小泥得97分。
命理分三个阶段:少年中年晚年。
少年健康平安,我喜欢。
中年成就安乐,我喜欢。
晚年善因得善果,我喜欢。
所以小泥的名字就让我那么平淡无奇地定下来了。“霓”字体复杂,按我们自己的方言,“霓”与仪一样,没人会想到是那个霓,所以我一直强调:“霓虹灯的那个霓”。汗。
当时相同笔划的不少,我让我婆婆选,这点我婆婆还是比较有参与感的,我老公很逃避责任,这点回想起来要批评一下。嘿嘿。我婆婆说:啊,乡村大小泥二个月的姐姐有一个“仪”字,不如用霓吧。同音。于是我们小泥的名字,间接地让乡村一名远亲给影响了。让我想到蝴蝶效应。呵呵。
再后来,我开博了,按谐音,霓与泥,因为泥好写,又是世间最平凡的东西,越是平凡的东西越是生命力强,所以我便一直叫女儿小泥。
女儿的名字就是这么来的。希望小泥长大会喜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