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买房子的时候,我与老公都穷,当然现在也还穷着,但是当时房价还不贵,算是让咱捡了便宜,要是迟疑着没买,估计到现在也还凑不上50坪小宅的钱。那时思想也单纯,大家各自出一部分钱,都是有工作的人,身边存着几个小钱,再按揭,就把房子给定了。
http://pic3.nipic.com/20090717/452714_105918077_2.jpg
几年之后,看到同学一个个安定下来,买房买车的,还跟咱讨教:当初那房子记的是谁的名儿?咱这才有点晕:“我不知道啊。估计是俺老公的名儿。”俺那同学一指我的额头:“你蠢啊,咱家那房子我一分钱不出,房契也得按我的要求记两个名。”我心虚地说咱当初没想起这岔,咱也没出啥钱,刚结婚更没计划十几年后离婚去分家产啊。这一说又挨批了:“说你蠢吧你还不承认,就算不离,在家里财产咱占一半,说话也有底气!亲夫亲子还不如身边几个铜子哩!”
按同学这么一说,咱也觉得有点蠢。怎么当时想也没想到这个问题呢?不是吃亏了?跟咱老公一说,老公也呆呆的:“这个……似乎不大公平,哦。那个可以改的吧?”我想也没想就说:“那倒不用,要是将来咱离了,家产你分我一半就成。”老公有点怒气:“说这些有趣?离什么离?”我吐了吐舌头,这人就这样,总认为自己是一家之主,房子不记他的名儿记谁的名?都是一家人,有谁占谁的便宜么?整个跟不上时代,结了就没想过离,虽然保守封建了点儿,但到底是个责任心强的男人。
咱从来也没争过啥。更没计较过啥。一家子过日子,要是计较还不得天天吵天天闹?
我这种观点代表了70后一部分人的看法。
事情到了我的同学荷手里,就变得有点复杂了。
荷与丈夫从荷的父亲手里以十分便宜的价钱接手一130坪的房子,钱全是荷的丈夫出的,房子却记在荷的名下。问题一样层出不穷,凡是跟钱有关的吧都有点难缠。
荷的理由十分充分:“要不是我接的手,房子能这么便宜?房价都涨一半了,我父亲还半卖半送?”心里到底存了点占娘家人便宜的阴影,所以总想着房子的钱她也出一半,并且在心理上也承受着不小的压力。房契虽然记在她名下了,可是她并不快乐。说起房子就象说到她的心病。
荷的丈夫也十分委屈:“咋说咱也出了二十万元,辛苦十年挣来这几个钱容易吗。她非得记她的名儿,得,记就记吧。还成天板着脸象谁欠她的钱。”
咱70后一代,真是半尴不尬的,与80后相比咱少了锐气,与70后相比咱又少了无私。怎么做怎么说都有人嫌,都不够有个性。属于面目模糊的一代人。
一位70后女士,离了婚,带着一孩子:“现在房子记咱的名了,咱也是一家之主了,以前那房也不是前夫的,是前夫他父亲的,咱离了婚,一样是一毛钱也分不到。这招绝啊。”
我恭喜她:“那现在当了房主,很有翻身当主人的感觉吧?”
70后女士淡淡地说:“是啊,本来想记孩子名下的,但是孩子小,万一我死了,前夫当了监护人,那我的钱不是又回去他那儿了?现在起码有点保险。有朝一日咱要是有什么不测,这房能卖一点儿钱,可以让我儿子安然读完学业。”
记在自己的名下,一样得不到安慰,只把房子看成孩子未来的保险单。
70后,咱出钱买的房子,记个名儿咋就这么难呢?
参赛作品,请点击:
谢谢!!
关注更多:我所知道的免费物品领取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