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李鲆:盖尔布莱斯,你是谁呀?

(2013-08-05 09:55:16)
分类: 畅销书浅观察
《南方日报》“畅销书浅观察”专栏第十一期。有位叫盖尔布莱斯有“新作者”出了本侦探小说,销量十分惨淡。后有人称盖尔布莱斯即罗琳,该小说一夜之间被抢购4万本。

盖尔布莱斯,你是谁呀?

李鲆

今年4月,英国有位叫罗伯特·盖尔布莱斯(Robert Galbraith,又译作罗伯特·加尔布雷斯)的新作家出版了一本侦探小说《杜鹃的呼唤》,受到评论界的好评,销量却极为一般,到714号为止,整整三个月时间,也就销出了1500本(另一消息来源说是不到500本,抱歉,我没办法核实,总之你知道卖得很差就够了)——之所以要说“到714号为止”,是因为这本书的命运在714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它在这天登上亚马逊畅销书排行榜第一名,一夜之间被抢购超过4万本,出版商也立即对该书进行了加印。

一本销量惨淡的书,为什么会在一夜间大红大紫?因为《星期天泰晤士报》发表了一篇文章,称盖尔布莱斯原来是《哈利·波特》之母J.K.罗琳的新笔名。也就是说,《杜鹃的呼唤》是罗琳匿名写的。

相关消息称,该秘密实际上是由罗琳的律师泄露出去的。这位律师向自己的太太透露了这个秘密,随后太太把事情告诉了好友,好友找到了报社报料。据说罗琳对此十分愤怒,还发表了一份措辞强硬的声明:“只有很少一部分人知道这件事情。我完全不能想象一个自己完全不认识的女人泄露了这个秘密。失望不能表达我的感受,对于自己的信任遭到滥用,我感到非常愤怒”。

而在此消息之前,英国牛津大学有位叫米利坎的教授就说自己通过“写作风格比较软件”,从用词习惯上确定《杜鹃在呼唤》的作者是罗琳。《星期天泰晤士报》也找了语言专家、迪尤肯大学的帕特里克教授,他运用类似的电脑软件,鉴定罗琳是“可能性极高的作者”。

以上故事,不由我不产生一些联想。罗琳的律师,随便泄露她的秘密?如此不靠谱,怎样做律师?而且是如此大牌的罗琳的律师?再联想到前一段时间,罗琳的转型之作《偶发空缺》销量惨淡(我在《转型之殇》里提到过,《偶发空缺》在美、英两国首日销量不及《哈利·波特7》的1/30,国内两个月也只销出了5万册,与开机60万的印量相距甚远),不由我不怀疑,所谓律师泄露云云,可能只是一场炒作。《偶发空缺》卖得不好,出版商对她已经有点失去信心,再转型出侦探小说,再卖不好……这后果太严重了,没人能承担起这个责任。

在这种情况下,罗琳想出侦探小说,用化名试水就是最好的选择。最后发现实在卖不动,好吧,祭出“大杀器”,告诉读者,盖尔布莱斯就是罗琳,罗琳那个声明看似愤怒,其实也是敲钉转脚,承认自己就是《杜鹃的呼唤》的作者——看明白了吧?“转型之作”只能做一次新闻,而且在《偶发空缺》时已经用过了,实践证明效果也并不好;而“新作家写小说受到评论家好评身份却很神秘→媒体揭穿此人原是罗琳→泄密者原来是罗琳律师→罗琳很生气后果很严重→语言专家此前已经分析出罗琳就是盖尔布莱斯”,这个系列环环相扣,每个环节都是个有趣的故事,都能挑逗观众的兴奋点,都能让媒体争相报导,都在告诉大家“罗琳出新书了,是本侦探小说,写得很不错,赶快来买吧”。

这是阴谋论吗?也许。但结果是明摆着的:新书畅销,皆大欢喜。而出版商也顺势做了个新书预告:《杜鹃的呼唤》续集明年出版,将在书上印上罗琳的名字。而那个“泄密”的律师呢?罗琳准备怎样处理他?解雇他?把他告上法庭?似乎都没有。只有一个不痛不痒的“律师事务所向罗琳道歉”,有什么用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