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不重要,品质才重要
(2008-09-26 17:16:48)
标签:
杂谈 |
看到可口可乐全款收购汇源果汁的消息,我的第一反应是,汇源果汁这个品牌完蛋了。
这是很正常的想法,回顾一下中国品牌的历史,我们就会发现,凡是被外资企业收购了的民族品牌,大部分都已经淡出市场,不复有当年之勇,甚至已经被人遗忘。
那些遭遇可口可乐收购品牌的命运
1994年初,联合利华取得上海牙膏厂的控股权,并采用品牌租赁的方式经营上海牙膏厂“中华”牙膏,如今,中华牙膏在市场上的份额已少得可怜。
2000年,达能公司收购乐百氏,现在乐百氏品牌已基本退出市场。
2003年,法国欧莱雅收购小护士,如今小护士在市场上也难觅其芳踪了。
还有美加净、活力28、南孚电池……
前车之辙,后车之鉴。而且有这么多的辙都整齐划一,汇源果汁实在不容乐观。
可口可乐公司专门发表声明,表示可口可乐会继续保留汇源品牌,在我看来,也只是此地无银三百两,隔壁王二不曾偷。我们只需要回顾一下,被可口可乐(以及百事可乐)收购的国产碳酸饮料品牌命运就明白了。
可口可乐的策略其实很明确:打不死你,就吃掉你。你跟我竞争,大家都受损失,那我干脆把你买下,然后晾在一边,整个市场不就都是我的了?
说白了,可口可乐本身就是一个优秀的品牌,人家维护壮大自己的品牌还来不及呢,要你汇源果汁这个品牌有什么用处?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果汁,看上的其实是汇源果汁的市场、渠道和工艺,是由汇源所连带的整个产业链。可口可乐得到了这些后,干嘛还要推广汇源果汁这个品牌?为了替自己培养竞争对手?那不是脑子进水吗?
对于品牌本身而言,被全资收购就意味着全军覆没。我敢打十块钱的赌,汇源果汁被收购后,一定会被搁置、冷处理,逐渐退出市场,最终销声匿迹。
写到这儿,似乎该升华到为民族品牌忧心忡忡以及鼓与呼的高度了。但我决定拧巴一把,思考几个终极问题:民族品牌,到底对我们有多重要?保护民族品牌,对我们到底有多大益处?我们关注民族品牌,是不是瞎吃萝卜操淡心?
假如民族情结遭遇品质
假如有两样商品摆在你的面前,一样质次而价高,一样质优而价廉,你选择哪一个?正常人,都会选择后者吧?但是且慢,如果前者贴上了民族品牌的标签呢?你会不会爱国心民族心发作,就开始抵制后者选择前者?这似乎并不是个假设,而是我们生活中的常态了……
我有时会心理阴暗地瞎猜,所谓民族品牌,是不是商家让我们接受质次价高产品的宣传手段和伎俩?一提到民族大义,提到中华振兴,就脑子发热,就失去理智,这种事,实在是太多了。
结果是,你满怀爱国热情,花高价钱买了垃圾,商家在一旁捂着嘴偷着乐,说不定还要说你SB呢……
一个最基本的常识是,企业应该以质量(包括产品质量、服务质量等)求生存。您也别跟我们扯什么民族大义的犊子,好好操练,拿出来点真东西才是王道。比如说电器,民族企业要真能造出比索尼东芝质量更好、价格更便宜的东西来,谁还会去买洋货?你造出来的东西,质量跟人家差一截子,价格比人家高一截子,然后就靠扯民族大义来呼悠人——有这么蒙事的吗?
再进一步,大概就是朱新礼的作派了:先是祭出民族品牌的大旗,取得消费者的拥护,等品牌做大了,能卖出去赚钱了,眼睛一眨,老母鸡变鸭,又出了新的理论,“企业要当儿子养,当猪卖。”
我不知道会有多少人会对朱新礼这句话感到不爽。不过我倒觉得这是好事,最起码,他掀起了一层面纱,让我们看到了企业的本质:企业以赚钱为第一目的。民族品牌云云,基本上可以等同于营销策略。
既然如此,汇源跟我们又有多大关系呢?我们也做不了主不是?卖就卖吧……
能否打造消费者喜爱的品牌才是关键
朱新礼卖汇源的深层次原因,民族企业面临的困境,以及体制深化改革……这些还是留给经济学家去研究吧。 那实在不是我们小民所能掌控的事。至于有人号召所有中国人都拒绝洋货、购买国货,以及来换得民族品牌和民族企业的振兴,无疑是一种很傻很天真的想法。根本就不可能有这种事发生。打个比方,这种想法就好比是,全国13亿人民,每人给我一分钱,那我就有很多钱,但是,全国人民也得都肯给您钱啊!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穿越国界的市场和资本的力量越来越强大,竞争越来越激烈,如果你没有好的发展环境和发展机制,没有好的管理,想依靠国家、民族的情绪来壮大发展民族企业、形成民族品牌,基本上是天方夜谈。
无论如何,把民族品牌当成弱势群体去保护不是好的办法。且把民族的归民族,品牌的归品牌。我们是消费者,我们需要质优价廉,需要更好的东西,更好的服务,更低的价格。无论你是民族品牌,还是外来品牌,符合这一点,我们就欢迎;不符合这一点,我们就拒绝。
这样,就建立起一个共同的评判体系,就有了公平竞争的环境。民族品牌应该在国际化市场的竞争中发展壮大,这,似乎是它唯一的出路。(青青李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