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吃药,输液,雾化

(2007-03-21 08:31:55)
每次咽炎或上呼吸道发炎,我都会觉得很麻烦。因为这时候需要吃药,还需要含化润喉片,而这两样都会对刺激胃。几乎每次都是这样,咽炎好了,胃却开始难受了,需要很长时间调理才能恢复正常。
 
输液这种事,也是很让人烦的。当然我的意思关不只是说扎针时疼,做为成年人来说,那是可以忍受的。但是,每当我看到一个瓶子高高悬起,药液凭重力作用滴进静脉时,我就会非常愤怒。列位看官,这种输液方式会让人很不自由,假如你输液中途内急,就相当不方便;便主要问题还不在于此,主要问题是,这种输液方式是十分之不卫生和危险的。你应该能看到药瓶中那一个个小气泡,那是药液滴出后,空气进入,而空气中是含有大量灰尘和细菌的,特别是医院的空气里后者恐怕更多而丰富,把这些东西直接输入血液,其后果可想而知。
——其实早在十几年前,就有人开发出了一种不依靠重力而能输液的新产品。该产品我没有见过,但根据说明,大致是一个可以捆扎或贴在臂上的囊状物,它有一个稳定的压力,可以把药液压进血管。这样可以确保药液不被空气污染,同时患者行动也方便得多。
但直到今日,这种产品仍未能投放市场,何故?兄弟提供三个答案,供各位选择:
第一,该产品造价偏高,D考虑到人民群众的经济收入,为人民省钱,所以不许制造;
第二,传统的输液方式对影视拍摄很有效果,挂一个药瓶子在头上,马上会给人一种重病危险的感觉;如果换成压力式输液,就无法起到这样的效果。所以,广电总局上书D中央,不许生产此类产品,以促进和维护我国影视业发展。
第三,此新产品投入生产后,旧的输液器具生产线会全部作废,造成巨大的经济浪费。为了勤俭节约闹革命,所以,人民必须做出牺牲。这是我国传统,不需要太过惊奇。
 
另外,输液的危险还在于,某人可能会对某种药物过敏,甚至会有生命危险。青霉素类药物就是最容易导致过敏的药物,在所有药物过敏案例中,青霉素过敏大概要占到16.8%。因青霉素过敏而死亡的人数,虽然查不到确切数字,但想来也不会是个小数字。——健康报提供的数字是,住院病人中每年约有19.2万人死于药品不良反应(这个数字是主要传染病死亡人数的十倍),我们试着以19.2万乘以16.8%,得出每年死于青霉素过敏的人数大概是3.23万,约相当于主要传染病死亡人数的1.5倍。当然,这个数字肯定不够准确,但大致能说明问题了。
提醒各位一下,青霉素是个很麻烦的药,你这次输青霉素没有过敏,下一次未必就不过敏,所以每次输青霉素都一定要做皮试。性命问题,大意不得。
但有个内幕可能是大家都不知道的。纯净的青霉素根本不会造成过敏,造成过敏的物质是青霉素里的那些杂质。而根据我国的科技水平,起码也在十多年前就可以制造出纯度很高的、不会让人过敏的青霉素来。
那我们为什么一直使用着这么危险的青霉素呢?兄弟我也提供几个答案供大家选择:
第一,要生产高纯度的青霉素,就要淘汰现有生产线,会造成巨大浪费。
第二,青霉素本身就是一种很便宜的药物,不值得加大投入。
PS:此选择题可以多选。
 
兄弟我输了许多次液了,至今也没发现自己感染了肝炎、艾滋,也没有因为青霉素过敏死掉,没有因为灰尘等杂质堵塞血管造成心脑血管疾病如中风偏瘫之类。什么叫幸福?这就叫幸福。俄滴神啊,上帝以及老天爷啊,我真是感谢你们啊。你们对我太照顾了。
 
最后说说雾化吧。我觉得雾化是治疗咽炎的比较好的方法——哪怕是辅助的。因为它把药物直接作用于患部,更集中,不浪费,副作用也小。本来嘛,为了咽喉部充血发炎,全身的血液中药物浓部都要达到某个标准,这是巨大的浪费,而且,对身体其他部位器官也是一种损害。起码我知道这次输液用的某种药物,会对胃造成刺激。雾化相对要好得多。
雾化只是看上去很傻。对着一台超生波雾化机坐着,嘴里含着一根管子,雾化过的药物通过管子喷到咽部,每次二十分钟。通常你坚持不了五分钟,就会有口水沿着管子汩汩流出,特别是这时你旁边还有个眉青目秀的女医生,更让你觉得难堪至死……同时不爽的是,你口里含着那根管子,自然不能跟女医生信口胡柴,太浪费美好时光了……每念及此,我都想,我还不如干脆输液去算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