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精进:勤中有菩提

(2013-10-11 10:42:07)
标签:

文化

分类: 佛学经典

精进:勤中有菩提

佛在《菩萨善戒经》中讲了三种精进

 

1.庄严精进,菩萨发心精勤修习一切梵行庄严道果。于三界中示现受生乃至于为慈悲故,入地狱中代众生受苦心不休息。

2.摄善法精进,菩萨即修六度梵行不为烦恼,恶业,邪见之所倾动,摄持世间,出世间一切善法,心不放逸。

3.利益众生精进,菩萨于一切时修习圣道利益一切众生,以种种法而化导之,断灭恶因成就善果,虽历尘劫心不疲倦。

 

《大智度论》

 

身力懃修,若手布施,口诵法言,若讲说法,如是等名为身口精进。复次,行布施、持戒,是为身精进;忍辱、禅定、智慧,是名心精进。

复次,外事懃修,是为身精进;内自专精,是为心精进。麁精进名为身,细精进名为心;为福德精进名为身,为智慧精进是为心。若菩萨初发心,乃至得无生忍,于是中间名身精进,生身未舍故;得无生忍,舍肉身得法性身,乃至成佛,是为心精进。

复次,菩萨初发心时,功德未足故,种三福因缘:布施、持戒、善心,渐得福报以施众生。众生未足,更广修福,发大悲心:一切众生不足于财,多作众恶;我以少财不能满足其意;其意不满,不能懃受教诲,不受道教,不能得脱生、老、病、死;我当作大方便,给足于财,令其充满。便入大海,求诸异宝;登山履危,以求妙药;入深石窟,求诸异物,石汁、珍宝,以给众生。或作萨陀婆,冒涉崄道、劫贼,师子、虎狼、恶兽,为布施众生故,懃求财宝,不以为难。药草、呪术,能令铜变为金,如是种种变化,致诸财物,及四方无主物,以给众生,是为身精进。得五神通,能自变化,作诸美味,或至天上取自然食,如是等名为心精进。能集财宝以用布施,是为身精进;以是布施之德,得至佛道,是为心精进。生身菩萨行六波罗蜜,是为身精进;法性身菩萨行六波罗蜜,是为心精进。(未得法身心则随身。已得法身则心不随身。身不累心也)。

复次,一切法中,皆能成办,不惜身命,是为身精进;求一切禅定、智慧时,心不懈惓,是为心精进。

复次,身精进者,受诸懃苦,终不懈废。

 

 

精进十种利益 

 

据月灯三昧经卷六载,修菩萨行者,于诸梵行念念进修而精勤无怠,故有下列十种利益:

(一)他不折伏,指不为一切邪论妄计所折伏。

(二)得佛所摄,指为诸佛所摄受而不舍弃。

(三)为非人所护,非人,指鬼神之类。谓于一切时处,为鬼神之类所卫护。

(四)闻法不忘,指于所闻之法,常能忆持而不忘失。

(五)未闻能闻,谓修菩萨行者乐法之心无有厌足,往昔所未闻者,今皆得闻。

(六)增长辩才,指精通于诸法义,辩才增长,随问随答而无疑碍。

(七)得三昧性,三昧,即正定。指身心寂静,定性现前,不为世相所变迁。

(八)少病少恼,指善能调适身心,常得轻安而少病少恼。

(九)得食能消,指于饮食方面,食已即消,而无停滞之患。

(十)如优钵罗花,指虽处于生死之境,然不为烦恼所染著,犹如优钵罗花(青莲花)出淤泥而不染,使见者生仰慕之心

 

 

勤中有菩提

 

 ·勇猛精进,成满善事

 ·正精进与邪精进

 ·稳健、恒常、步步向光明

 

一、勤中有菩提

 

普贤菩萨警众偈云: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大众,当勤精进,如救头燃;但念无常,慎勿放逸!

 

此偈为寺院中做晚课时诵念的偈颂,旨为提醒众,时时刻刻记取无常迅速,人命在呼吸间,需谨慎不可有一刻功夫放荡,或贪图安逸而懈怠,不知精进。

“僧众”,梵文samgha即努力者之意。间译为“沙门”,意译为“勤息”,意指“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

《沙门果经》中,佛说:所谓漏尽智证,所以者何?斯由精勤专念不忘,乐独闲静,不放逸故。

要断尽烦恼,证得无上智慧,首要在“精勤专注,不放逸”;也就是告诉我们欲得无上菩提妙果,要专心一意地勤学;好逸恶劳是人之常情,但玩乐之后内心只有空虚,唯有勤学才能充实人生,领会人生乐趣!

 

二、勇猛精进成满善事

 

一)精进的定义

精进,梵语virya,间译为毗离耶,又意译者为勤、进。意即修诸善法,勇猛精勤,不懈怠地努力前进。

“精”谓精纯,没有挟杂一点杂质,如炼钠一样要把沙粒、石头、泥巴等杂物清除净尽,才能锻炼出精纯的钢。

“进”,谓勇往直前,不畏横逆,不顾凶险,不改变初衷,永不退转。也就是在人生的修行道上,集中心力、努力、奋发、勤勉,勇往直前,使尚未生起的邪恶败德的品性不能生起;使已经生起的败德恶性,永远舍离,不令再生。精进努力使得尚未生起的优良品性得以生起;使已经生起的优良品性得以保存、维持、成长、增进、发展,以臻完美。这也就是三十七道品中的“四正勤”。

 

(二)精进的体性、业用

 

    蕅益大师的《百法明门论直解》云:精进者,于断恶修善事中,勇猛强悍而为体性;对治懈怠,成满善事而为业用。

由引文可知精进的体性:断恶修善与勇猛强悍。

“断恶修善”是指努力地断除一切恶事,努力地修行一切善事。亦即前文所提的“四正勤”。

(1)防止未生之恶,使其不生。使贪、嗔、眠、悔、疑等五种烦恼恶法不生;因其能障碍五种善根——信、进、念、定、慧——的生起。

(2)努力断绝已生之恶行。

(3)努力使未生之善法得以生起,如前所述的五善根,使其生根成长,方便修习。

(4)增长已生之善法,使其更加丰茂,继续成长,永不退失。

   

《大毗婆沙论》云:断已生恶法,犹如除毒蛇;断未生恶法,如预防流水。增长已生善,,如溉甘果栽;未生善令生,如钻木出火。

“勇猛强悍”是说我们在断恶修善中,要刚毅果断,说改就改,不可拖拉、犹豫,今天拖过明天,不干脆!要当机立断、勇敢快速地改掉不良恶习。好比尖刺在肉里,虽不深,若不及时挑出,终成大患。好比戒烟戒酒,若不用斩钉截铁的手段和快刀斩乱麻的决心,只要有一丝一毫的迟疑,终将功亏一篑。

因此精时需具“勇猛强悍”之相,就是在告诉我们,欲断恶,修善需难行能行,难忍能忍,难舍能舍;好比战士披甲上车阵,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精进的业用有二点,即对治懈怠和成满善事。

(1)“对治懈怠”,精进的相反就是懈怠,也就是懒惰。亦即耽溺于快乐、不事振作。法国文学家芬顿尼尔说:“快乐似沼泽,不能稍有逗留,务雾迅速走过。”法国学者朱贝尔也说:“芝麻大小的快乐,将使人显得渺小。”

勤劳是懒惰的敌人,所以精进生,懈怠灭,唯有孜孜不倦,依恃著自己的努力而获得进步者,才是真正成功的人。

  (2)“成满善事”,正确的努力勤学,能成就圆满世间和出世间的一切善事。世间的善事如济贫、抚孤等,皆需靠耐心和爱心来维持;出世间的善事,如持戒念佛,六度万行等更需精进不懈、持之以恒,方能有所成就。

 

(三)精进的种类

 

    诸经论中,有关“精进”的种类有各种说法,今依序而论。

    (1)二种精进:《大智度论》将菩萨的精进分为:

   ① 身精进:行布施、持戒等,修福德行之精进。

   ② 心精进,断悭贪等恶心,勤修忍辱,禅定等内心的修持,修智慧行的精进。

   又《大方广十轮经》〈精进相品〉中举出,世间与出世间二种精进。

   ① 世间精进:勤修布施、持戒等诸有漏业。

   ② 出世间精进:勤修灭一切烦恼、惑障等诸无漏业。

    (2)三种精进:《成唯识论》卷九中举出:

   ① 披甲精进:发勇猛自利、利他的誓愿;如战士披上盔甲、冲锋陷阵,所向无敌,誓不退屈之威势。

   ② 摄善精进:摄诸善法,精进修行。

   ③ 利乐精进:利乐一切众生,心不疲倦。

   又《菩萨善戒经》卷五所载三种精进:

   ① 庄严精进:菩萨为教化诸众生、慈悲入地狱中,代受其苦、心不厌疲。

   ② 摄善法精进:修六度梵行,不为烦恼、邪见所动

   ③ 利益众生精进:菩萨于一切时,以种种法化导众生,使其断灭恶因,成就善果,虽历尘劫,心不疲倦。

   又《摄大乘论》卷中也举出,勤勇、加行、不下难坏无足等三种精进。

 

    (3)五种精进:《成唯识论》卷六中举出:

   ① 被甲精进:如先著盔甲而见贼,不怖种种难行,修诸胜行。

   ② 加行精进:生起坚固勇猛之方便,以策励其心、勇往向前。

   ③ 无下精进:不自轻蔑,不畏惧,能生勇励而无怯下之心。

   ④ 无根精进:能忍受酷寒,炙热等苦。

   ⑤ 无足精进:于下劣之善无厌足,欣求最上之殊胜功德。

   又《大乘庄严经论》卷八举出:弘誓、发行、无下、不动、无厌等五种精进。

 

(4)六种精进:《大乘庄严经论》卷八举出:增减、增上、舍障、入真、转依、大利等六种精进。

 

(5)九中精进:《瑜伽师地论》四十二卷〈精进品〉举出:①自性②一切③难行④一切门⑤善士⑥一切种⑦遂求⑧此世他世乐⑨清净等九种精进。

 

(6)十种精进:《华严经》卷二十四举出:①不转、②不舍、③染、④不厌、⑤不厌倦、⑥广大、⑦无边、⑧猛利、⑨无等等、⑩救一切众生等十种精进。

 

(四)精进的功德利益

    据《月灯三昧经》卷六所载:于诸梵行念念进修而精勤无怠者,有以下十种利益:

   ① 他不折伏:指不为一切邪论妄计所折伏。

   ② 得佛所摄:指为诸佛所摄受而不舍弃。

   ③ 为非人所护:非人,指鬼神之类。谓于一切时处,为鬼神之类所卫护。

   ④ 闻法不忘:所闻之法,常能忆持而不忘失。

   ⑤ 未闻能闻:谓修菩萨行者乐法之心无有厌足,往昔所未闻者,今皆得闻。

   ⑥ 增长辩才:精通于诸法义,说才增长,随问随答而无疑碍。

   ⑦ 得三昧性:三昧,即正定,指身心寂静,定性现前,不为世相所变迁。

   ⑧ 少病少恼:善能调适身心,常得轻安而少病少恼。

   ⑨ 得食能消:指于饮食方面,食已即消,而无停滞之患。

   ⑩ 如优钵罗花:虽处于生死之境,然不为烦恼所染著,犹如优钵罗花(青莲花)出淤泥而不染,使见者生仰慕之心。

 

三、正精进与邪精进

   

    《大智度论》卷十云:忍铠心坚固,精进弓力强,智慧利劲箭,破憍慢诸贼。

  《大乘广五蕴论》云:云何精进,谓懈怠对治,善品现前,勤勇为性。谓若被甲,若加行、若无怯弱、若不退转,若无喜足。是如此义、圆满成就,善法为业。

  《法名经》卷上〈老耄品〉中云:命欲日夜尽,及时可勤力。世间谛非常,莫惑堕冥中。

  《增一阿含经》〈邪聚品〉云:戒为甘露道,放逸为死径;不贪则不死,失道为自丧。佛告诸比丘:当念修行!而不放逸!

《佛遗孝经》云:常勤精进;譬如小水常流,则能穿石。若行者之心,数数懈怠;譬如钻火,未热而息,虽欲得火,火难可得。

 

“精进”需是正确的努力,亦即“正精进”方有所得,若努力不当则收反效果。有位禅师,每天很早就在禅堂用功,有一天来了一位客人,久坐不去。禅师问:为何事而来?客答:“为求飞黄腾达而来!”师言:“要努力精进,天天早起,勤劳工作才有出息。”过了一星期,客又来禅师处言:“您每天四点半起来做早课,而我比您更早起,三点就开始努力工作,至今仍不得发迹为何?”师问:“做何行业?”客答:“专门寻伺哪家门户未关,以便闯空门的梁上君子。”师言:“这样的努力早起,叫做邪精进,当然不会成功,再如此下去,牢狱之灾定难免。需从事正当的工作,努力去行有益于社会人群之事,才是真正的精进啊!”

一个人要真正企求成就,应当要痛下功夫,培养良好品德,克服私欲,若心里老是计较着“他欺侮我,你诽谤我,他看不起我……等。”转这些念头的人,他心上的恨意永无止息。要化解这些恨意,把我们从生活的桎梧中解救出来的唯一途径就是切实的努力。就如同佛陀告诫弟子们:“要步耕牛的后尘。牛负著重荷,在深泥沼里前进。它虽疲乏,而眼神却坚定地向前望去,永不懈怠,直到它走出泥沼。那时,牛才略事休息。比丘们啊!切记,情欲和罪恶更甚于污浊的泥沼,唯有殷切思念,时时不忘行道谛(走在真理的路上)才能免除苦。”(注一)

佛光山有一位师父曾因车祸而住院,一直昏迷不醒,伤势相当严重,医生宣布若无法度过当晚,就无法度了!有一位特别看护守侯在旁,深夜里,忽见病人睁眼,翻身坐了起来,一直在找鞋穿;护士问:“师父,你要去哪见?”师答:“我耳边有听到诵经的声音,我要赶快去做早课,不然来不及了……。”护士说:“这是医院的急诊病房,您已经昏迷好久了,医生说,若没醒来就……”,这位法师这才发现自己全身上了绷带,刚才那股冲劲也瞬间消失,双手合十念了一声“南无阿弥陀佛”才乏力地躺了下来。由于这位师父平常很精进用功,早晚课不落人后,就是在昏迷当中也念念不忘要赶得及做早课,就因为这一念警觉和平常的精进心使他有再为众生服务的机会。

在八十八佛洪名宝忏文所载,“有精进军佛”、“精进喜佛”;密宗的十波罗蜜菩萨中也有“精进波罗蜜菩萨”,“精进金刚”。其他尚有“精进无减”(为度众生勤而不倦之精进心永不退减)、“精进方便”(三业不曾散乱,一切所作皆不退转以至究竟)、“精进平等”(《大方等大集经》中所言,人法国土,修行乃至诸佛等悉皆平等无有差别)。

又一般为身心清净而断食酒肉之精进,称为“精进洁斋”。日本的素食料理称为“精进料理”,但为防止鱼汤出现还要强调“本精进料理”意指真正精纯的素食。

净土宗有“精进佛七”,七天当中心无杂念专精念佛。欢喜时一句阿弥陀佛,烦恼时也是一句阿弥陀佛;赞叹来时阿弥陀佛,毁谤时仍是阿弥陀佛,老老实实、稳稳当当,不错乱、不间断地往前进,定会到达极乐佛国。

   

四、稳健、恒常、步步向光明

 

    十一个善心所的第一是“信”,意谓著坚定的信心是鼓励我们行善的原动力,“信心”也是“精进”的因。因为对自己、对佛法有信心,才能有向上、向善、向光明进取的心。“精进”就是步伐稳定,脚踏实地的往前迈进。

缺乏经验的登山队,一开始就拼命往上跑,可是才到半山腰,就筋皮力尽,气喘如牛,没有体力了。反观有经验的登山者、一步一步的迂缓前进,不急不徐,从容不迫地登上最高峰。稳定的迈步比拼命飞奔可靠;弦绷得太紧容易折断,飞机升得太猛必会坠毁;行车过于躁进,不能成就圆满。老子《道德经》云:“跨者不行”,意指跨最大步伐走路的人,走得不见得稳当、快速,或许会因中途跌倒而到不了目的地。

保证有脚踏实地,以正确的精进心、努力勤修才能达到了生死、成佛道的境界。

心精进,是昼夜六时念佛、念法、念僧,时时都不打妄想,时时都对于三宝有一种恭敬心、供养心。

现在还是依照这“十利”来讲这个精进;你要是修精进,真正精进,如修头陀行,抖擞精神──所以参禅在止静的时候,就喊一声:“打起精神!不要睡觉!”这就是叫你精进的。精进也有十种利益: 

 

(一)他不能折伏:你能折伏他,他不能折伏你。你有精进,有这种真正功夫,你和人辩论也百战百胜;和谁一辩论,他不能折伏你,你就不会输给他,一定会胜利的。为什么你会胜利?就因为你精进。好像军队打仗,这边的军队那么精神抖擞的,那边的军队就像要睡觉似的。那边就是懒惰,这边就是精进;你精进这一边,一定把睡觉的那边打败了。

(二)佛所摄护:那更不可思议了,佛摄护你。佛一看:“这个众生真是不错,他是认真修行、不懒惰,真是一个好孩子!”佛因为你是个好孩子了,来保护着你、摄受你。你看!这是不是利益呢?

(三)非人所护:不单佛护持你,天龙八部、人与非人等都拥护你,都保护着你。 

(四)闻法不忘:这是最好的一个利益,什么呢?闻法不忘;除非不听见法,听见,就不会忘了!所谓“一历耳根,永为道种”,听过一次,永远都不会忘了。你看好不好?第四个利益,你愿不愿意要呢?我相信我们在座的都想有这个利益,那你就精进!你不修精进,就没有这个利益。你尽力修行,一分的精进,就有一分利益;十分的精进,就有十分利益。

(五)未闻能闻:这个利益更是不可思议,这真是妙!没有听见这个法,都能听见。你看这是妙不妙?这是利益不利益?你不要说旁人,今天来这三位居士──这一位母亲带着两个儿子,本来没有机会到美国三藩市这儿来听佛法的,现在来了,听着了。本来她今天也不预备听的,大约听我讲一些话,就把她骗得心里就动弹了;这个妈妈就问儿子:“我们好不好再等着在这儿听经?”儿子说:“可以的!”这就叫未闻能闻了。本来没有这个机会听佛法,她家离这儿很远的。这也就是因为她往昔精进过,她若没有精进过,现在她怎么也吃斋了?吃斋、念佛、信佛,都不是很容易的,这都有宿世的因缘,才能发这种的心。

(六)增长辩才:本来你不会讲说佛法,不知道从什么地方来的这么样辩才无碍了!这就是因为你精进。你精进,辩才也就增长了。什么叫辩才?我告诉你,就是会说话。怎么叫会说话?你想哭,他把你说乐了;你本来想要发脾气,他把你说得生出一种慈悲心来;本来你想要跑,在这个暑假班太辛苦了,他能把你说得不跑了,这都叫辩才。就是会说话,令你听着很舒服的;甚至于他骂你,你听着,这滋味也很甜的,不觉得苦。这就是辩才。

(七)得三昧性:得这个定性。

(八)少病恼:病恼都跑了!没有病了,也没有烦恼了,也不知道它跑到什么地方去了。 

(九)随食能消:只要你精进,你吃多少东西都能消化。为什么无论你吃得再饱,等没有好久,这个肚皮又饿了?你就精进嘛!精进就是勤,就是殷勤做工、不懒惰、不躲懒偷安。不会说:“喔!师父不在这儿,我现在休息休息了。嗯!闭闭眼,睡睡觉!”不躲懒偷安,就是精进;所以得食能消,那消化力很强的,胃口也不错。精进,就有这种的好处。

(十)如优钵华增长:好像优昙钵罗华增长,一天比一天增长。优昙钵罗是梵语,翻译为灵瑞,三千年才开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