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青海站支教日志01:红粉笔的“高原写生”

标签:
公益教育汽车育儿杂谈 |
远山如黛,新绿初发。2019年4月20日,当微信、微博上,人们都在为春雨普降而欣喜的时候,有这样一群人却像候鸟一样,准时“飞”回了青海省西宁市,开始了今年青海站的支教行动。与以往不同的是,自2006年“雪佛兰·红粉笔教育计划”开始以来,经过14年的积累和成长,本站支教是具有特殊意义的第99次。因为缘分相聚在一起的志愿者粉笔头们,要在海拔2600多米的高原上用一周的时间去认识、了解、陪伴一群素未谋面的孩子们。

高原山顶的雪,春日温暖的阳,宁静坐落山脚的村小,热忱专业的粉笔头儿。傍晚时分,11名南来北往的志愿者们像风信子一样聚到了一起。有支教多年的资深“粉笔头儿”,也有初来乍到的志愿者新人,这一行人为了即将开始的支教做着细致准备,将自己所有的能量都灌注到一个焦点——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共和镇山甲小学。

(2019雪佛兰红粉笔青海支教站——共和镇山甲小学)

(相聚高原的粉笔头和山甲小学的老师们)
“数学课是体育老师教的”
这句话在山甲小学一点儿都不奇怪,基本也是我们支教的所有乡村小学的常态。山甲小学距离西宁市25公里,是典型的乡村小学,成立于1956年。现在整个学校共有250多名孩子,其中三分之一是藏族。仅有的13名老师中有4名老师即将于年内退休。

(山甲小学即将退休的老师们)
山甲小学已经有30年教龄的张老师介绍自己在学校“啥啥都干”,数学语文是必教的,带过体育课,干过住校学生保姆,可是音乐美术这样的课教不了。他说:“音乐教室里摆着30多台电子琴,也就是个教室。”刚见到志愿者们,学校总务王老师迫不及待地说:“我们要开运动会了,你们能否教教孩子们,让他们表演个舞蹈之类的。”恰好这次来自湖北的新粉笔头陈力老师为孩子们带来了舞蹈课程,这让陈老师立刻成为了当地老师们眼里的“红人”,都抢着请她为自己班里学生编排舞蹈。

(认真备课的“粉笔头们”)
课前试讲给老师们“挖坑”
旅居德国的上海资深记者胡颖老师,9年前曾经参加过雪佛兰红粉笔支教活动,这次是她第二次加入红粉笔大家庭。时隔多年,她最大的感受是“雪佛兰·红粉笔教育计划”的规矩多了,团队建设也更加完备了。

每一站的例行试讲,成了志愿者老师们互相“挖坑”的破冰环节。特别对于新粉笔头,他们会遇到意想不到的的“刁难”。比如故意跟老师说反话,打断老师的课程,不耐烦老师的要求等等。胡颖老师虽然算是老熟人了,但是碰到了老师们准备的最大“坑”。在胡老师准备的“时间管理”课上,刚开始讲,突然有一位同学(志愿者老师模拟)“流鼻血”了,怎么也止不住。胡颖老师像变戏法似的拿出一个沙漏,告诉“这位同学”捏住鼻子一分钟,正好是沙漏漏完的时间。把现场的“危机”和教学完美结合。

(来自辽宁刘逢春老师的科技手工课:生活中是如何发电的?)

(来自湖北的研究生吴迪老师演示口才表演课)

(胡颖老师给志愿者们展示“时间精灵”)
除了以上课程,此次志愿者们还带来了提高孩子们社交能力礼仪课;表现孩子们个性的表演课、美术课;以及开阔眼界的天文课、人文地理课等等。三个小时的时间里,每位志愿者老师上台试讲,经受“跨坑检验”。来自辽宁的王子媚老师与“学生”有说有笑,气氛极其欢乐。还有很多老师精心准备了小礼物,作为激励孩子们的小奖品。

(用纸和笔记录下每一个人的课堂贴心小建议)
恋人之间送上99朵玫瑰,寓意“天长地久”,而第99次“红粉笔教育计划”青海站,将在志愿者们用心的描画下,在青海山区开出五彩灿烂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