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支教的第四天,从驻地出来的时候,天阴沉沉的。不一会儿,竟然飘起了雪花。
尽管天公不做美,老师们的热情却丝毫没有因此减少。
由于对孩子们的情况和授课方式越来越熟悉,对孩子们的感情也越来越深,老师们纷纷争着给孩子们上课,甚至出现为了拿到课而争得面红耳赤的局面。
上午,配合着天气,伍老师和游老师调整了教学大纲,给二年级的孩子带来了一堂别出心裁的创意拼贴绘画课-"冬天里的秋天",因为下雪啦。在给孩子们欣赏了"我家乡的美丽秋天"的ppt,让孩子了解了一叶知秋的含义之后,在漫天飘雪中,孩子们欢天喜地地冲出教室,在校园里找秋天。大家在雪地里找到昨夜刚刚飘零的树叶,兴高采烈的捧回教室,画秋天贴树叶,忙的不亦乐乎。
下午,指着窗外雪后白茫茫的大山,伍老师教孩子们即景吟诗-"树树秋声,山山寒色"。游老师则马上将这句诗翻译成了地道的英文"sound of autumn roaring through trees, color of winter spreading across mountains"。两位老师,珠联璧合,让孩子们真实地体会到了素质教育的奥义。
中午,雪弗兰红粉笔团队对贫困生史云鹏进行了一次家访。
一进入史家,大家都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史家家徒四壁,墙皮剥落严重,全家四口人睡在一张土炕上。虽然是白天,屋子里的光线仍然昏暗,映衬着史奶奶愁苦的面容,格外让人心酸。
来到史云鹏的家时,他的父亲仍冒雪在山上放羊。而史奶奶听力微弱,所以我们与孩子家人的沟通基本是与他的叔叔进行的。从其叔口中得知,史云鹏的奶奶多年前因病半身不遂,而叔叔本人也因为患有脊柱强直症而丧失劳动能力,史云鹏上面还有两位品学兼优的姐姐,一家人全靠史云鹏的父亲一人放羊的收入维持。听完了叔叔的叙述,我们不禁对史父-一个纯朴,善良又坚韧的牧民-油然地产生了钦佩之情。
这位父亲用自己的双手一年到头不分昼夜地劳作,硬是供出了一名大学生,一名成绩优异的初中生,以及一名同样学习优秀,在校担任学习委员的小学五年级的幺子——史云鹏。
而后,在学校,我们见到了史父。他约莫四十多岁,和我们支教队伍里的何老师年龄相仿,由于过度操劳,脸上写满沧桑,看上去却已经是五六十岁的模样。尽管身材矮小,但他对孩子的责任心和对家庭的担当却让这位庄稼汉子愈发伟岸。
从史云鹏家出来后,大家不禁眼角湿润,面对社会资源分配的不均和城乡教育差距显著的事实,我们是不是可以做的更多......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