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离开绵竹市天河小学已经十天了。
有那么一天,早晨起床上班,睁开眼睛,一瞬间突然觉得有些恍惚。耳边明明是空调制冷声,却又幻化成那天河小学宿舍窗外昼夜不息的发电机声。自己仿佛还是躺在天河小学的板房宿舍中,和志愿者们一起醒来,准备洗漱上课。
上海的粉笔头儿们上周在城市里聚会,虽然早已换下雪佛兰红粉笔志愿者的队服,但席间,叽叽喳喳说的话题还是离不开学生。
在天河的日日夜夜,依然历历在目。那些生活,仍近如昨日。
那时,很多雪佛兰红粉笔志愿者都会被打电话来的家人和朋友问到,在灾区生活苦不苦。对于这个问题,大家的回答都很干脆:“不苦,比想像中好得多!”
其实,对于原本在城市里工作,生活条件非常便利的志愿者来说,灾区的生活自然有很多不便之处。比如洗澡,在家里是独立浴室,水温自由调节;但在灾区,完全没有淋浴的条件;比如食物,在家蔬菜水果足够,在灾民安置点,可能根本买不到……
不过,无论生活中要克服多少困难,看到孩子们的笑脸,以苦作乐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就无限“膨胀”了。
下面的图片将还原志愿者在绵竹市天河小学一日的真实生活。
早晨
志愿者们就住在天河小学进校门后,远远正对的两间板房。

早上,从宿舍门外的晾衣绳上取下经过一夜露水浸染的雪佛兰红粉笔志愿者T-shirt,穿在身上,志愿者们新的一天开始了!下面照片中,草地当中旁边的那条路,一直走到底,就是天河小学的校门了。

学校厕所外有一排自来水龙头,志愿者们一般早上七点左右到这里洗漱。此后,孩子们会陆陆续续进校早读。
洗漱过后,志愿者们在宿舍里自行解决早饭,大多是从成都带去的面包和牛奶。吃完之后,就该去上课了!
上午
八点四十分,第一堂课上课,一般是当地老师的常规教学课程。为了学习专业老师的授课技巧,也更加完善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方式,志愿者们都在教室后面听课。

虽然老师们都严格要求课堂纪律,但是,课堂上难免还是有调皮捣蛋鬼。下面照片中最右边的小男孩,用嘴巴把铅笔顶在鼻子下面,东张西望了很久。志愿者们说,这张照片让自己想起了自己的小时候。

上午,从第二节课开始,就轮到志愿者们上课了。铃声一响,大家就分赴自己的班级。雪佛兰红粉笔志愿者的课上,非常注重与学生的互动。这能够让孩子们加深记忆,提高学习兴趣。下图是朱一老师在上趣味数学课。

天河小学一个班级有六十多个学生,这超过了过去雪佛兰红粉笔支教学校的班级规模。因此,如何掌控课堂秩序,成为对雪佛兰红粉笔志愿者们的一个小考验。上英语课的喻老师认为最关键的是教学内容要适合孩子的接受力,能够吸引学生。
她以童谣,歌曲的形式教英语,孩子们很认真。

中午
11点50分,午饭时间到了。
午饭和晚饭在天河小学跟老师搭伙,每顿一个小荤,一个汤,一人五块钱。茄子烧肉,黄豆肉片,回锅肉,土豆丁炒肉……各顿很少重样。汤基本是冬瓜汤或者绿豆汤(很多老师在天河小学第一次喝到咸的绿豆汤)。只是四川口味重,辣子多,从上海来的老师们有些还不太习惯。不过入乡随俗,大家吃的还是挺高兴。(下图是临时用作食堂的板房)

林叶老师吃不得辣椒,每顿饭吃完后,都会喝好几碗汤。

有些老师的孩子也会跟着家长到教工食堂来吃饭,他们大多能香喷喷地吃上一大碗。食堂除了供应饭菜之外,也供应泡面。价格跟正餐一样,也是五块钱。

中午
吃过午饭,大概是十二点半左右,一直到两点半,都是午休时间。天气非常炎热,午休是很必要的。志愿者们此时有的回到宿舍里休息,有的到办公室上网备课。
女志愿者的宿舍很温馨,生活气息浓厚,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待在这样的帐子里面,就像有了自己的一个“小天地”。男志愿者戏称为“闺房”,“绣楼”,“蜜月房”。志愿者们有时就在这里备课,批改作业,给学生写留言。
毕竟是都市里的二三十岁的女孩子,一个小玩偶透露出这个年龄女孩子的生活情趣。

虽然帐子看起来干净整齐,但房间里面的桌子上还是有些乱的。堆放着水,消毒液,泡面,可乐,杀虫剂,还有捐赠给学校的跳绳足球等物资,不一而足。

环境温馨,只是,四川天气炎热,板房并不隔热,里面也没有空调,仅靠风扇来降温效用不大。衣服常常是一到中午就汗湿了。
下午
震后的孩子们还没有完全复课,只有上午上课,下午是雪佛兰红粉笔志愿者开设的兴趣班的时间。周老师上的是手工课,一张纸折出了五六种飞机,传统的,直翼的,钝头的……甚至还有隐形战斗机。

朱老师的国画课上,二年级的一个女孩子学的不过瘾,第二天,又来找朱老师。于是,朱老师帮她做了单独辅导。

一个下午过去,女孩的作品让人赞叹。这是一个聪明而灵巧的学生。

绘画班上,孩子们兴奋地举起自己的作品。林老师的脸从画的缝隙中露出来,笑得跟孩子们一样开心。

画画的过程中,孩子们两人一套纸笔,又认真又快乐。

姜老师开设了足球兴趣班,他管自己的课程叫做“足球人生课”。大汗淋漓地踢完球之后,再海阔天空地神侃,做人的道理都融在运动和聊天中。孩子们特别喜欢。同学们憋了一鼓劲儿,都想学得出色,踢得漂亮,在足球赛和学习成绩上为自己的班级争得第一。

女孩子在练习啦啦队舞蹈,准备为班级的男足队员加油鼓劲。这帮孩子最大的六年级,最小的是领舞的小女孩,二年级。

傍晚
从中午到下午,水龙头的地方都暴晒无比。于是,吃过晚饭,志愿者们会聚集在这里洗衣服。晚饭大概在六点左右,和午饭一样,一菜一汤。
晚上七点,太阳还没有落山,已经到了志愿者们开会,集体备课和讨论总结的时间。这个时候,气氛是最热烈的。每个人都轮流介绍自己今天的课程,总结得失,并提出教学中的经验和疑惑。同时讲讲明天要上的课程,请大家提意见。
虽然到了傍晚,但板房办公室里依然闷热。所以,寝室外的空地,也成了志愿者们备课和随时随地讨论心得的场所。

与女志愿者的宿舍相比,男志愿者的宿舍就简单得多,不是一个一个的小“隔间”,而是没有蚊帐,全铺打通。所以,这里也成了志愿者们每天晚上聚会备课和讨论教学得失的好场所。如果哪天晚上备课结束后还比较早,志愿者们还会拿出扑克牌,一起玩一会儿“杀人”游戏。

晚上
一天的工作完成后,夜晚降临了。
对于志愿者们来说,这时就面临这一天的一个重大任务――洗澡。绵竹天气炎热,但天河小学和附近的灾民安置点都没有洗澡的设施,所以大家只能想办法解决。这也成为这次支教中最大的考验。
一般,粉笔头和当地老师一样,都在晚上用水桶和脸盆装水,打着手电,到厕所冲凉。下面的照片就是洗澡时候的“标准装备”――脸盆,香皂,牙具,手电,拖鞋。

厕所不洁净,蚊子也很多,但确实没有更好的办法了。食堂兼厨房的板房可以用液化气烧热水,有的女老师也会到这里烧一壶热水,冲个温水澡。
因为这个“浴室”地面并不干净,所以,洗完之后,还要再到水龙头上认真冲一下脚。
一切就绪之后,躺在集体宿舍中,粉笔头儿们一边说说笑笑,一边就进入梦乡了。
在灾区,志愿者们能做的确实有限,就如同一滴水,一根蜡烛,一块砖石,一盏小灯。不过但如果我们的陪伴,能够让孩子绽放微笑,让由于灾难袭击而恐惧的童年重新洒下阳光。这就值得了,不是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