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热血抗战史诗壮士出川杂谈 |
分类: 影视热评 |
文/阳光
真实的历史不应该被遗忘,哪怕它是如此惨烈。
1月1日,抗战史诗巨制《壮士出川》在四川卫视火热上演,一经开播便创下了收视与口碑的双丰收,成为各大卫视开年大战中一匹令人瞩目的收视黑马。大剧以严谨的姿态再现了昔日数百万川军穿草鞋、提大刀、壮烈出川的历史,云集淞沪会战、台儿庄战役、老河口保卫战等34场真实的历史战役,宛如一部血色的历史史册在观众面前徐徐展开,以厚重的历史底蕴和令人热血沸腾的剧情赢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
与《利剑纵横》、《一代枭雄》等开年大剧相比,《壮士出川》并没有大牌导演与大牌演员,也并没有强势的活动宣传,但就是这样一部大剧,却得到了无数观众的认可,让观众们看得时而心酸、时而震撼、时而热血沸腾,其原因正在于其尊重历史的严谨创作态度和朴实动人的民族气质。
因为真实,所以震撼。《壮士出川》正是这样一部抗战史诗巨制。大剧在张抗女友的一封家书中徐徐开启,在旧上海散发着力士香皂芳香的巨幅广告中将上海的如烟繁华与淞沪会战的硝烟带入了观众的眼帘。然而就在这样一种旖旎与惨烈交织的氛围中,顿悟寺保卫战毫无预警地袭来,在顿悟寺五次失守五次夺回的惨烈之战中,在7000多川军将士用躯体堆成的掩体中,在淞沪会战滚滚的烽烟中狠狠击中了观众的内心,让观众忍不住为之落泪、为之震撼。
最为难得的是,《壮士出川》并没有像其他抗战剧一样单纯强化我军的胜利,而是以历史上的真实与惨烈为观众献上了一部激情豪迈的视觉盛宴。台儿庄战役中,日军主力以重炮飞机猛攻,122师师长王铭章苦守藤县。弹尽粮绝之际,王铭章师长誓死与藤县共存亡,浴血倒下的刚烈身影以及张抗等人抬着抢回的师长遗体缓缓走来的那一刻,我们的泪水已经夺眶而出。而当桂芳为丈夫长生送来了那面白色的“死”字旗,当“国难当头,日寇狰狞,国家兴亡,匹夫有分”的誓言铿锵响起,我们内心的民族情怀早已在烟尘中激荡……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大剧真实讲述着这些历史上的点点滴滴,有川军将士的浴血征战,有妻子送丈夫、父母送儿子上战场的感人画面,有以生命的代价为战役赢得时间的一场场硬仗,也有张抗、杨彪等人巧计抗敌的睿智出击……《壮士出川》历时四年采访了大量川军及其家属,查阅了丰富的历史资料,其大部分剧情都有史实对号入座,正因为这种真实、厚重的历史底蕴,更让观众们感动着、振奋着,也时刻警醒着我们:唯有国强才能守护和平,唯有不忘历史才能创下新的辉煌。
值得一提的是,大剧中的战争戏场面恢弘,具有强烈的历史质感,其视觉效果无比真实,子弹射出拖起的金色弹道、爆炸时四处飞溅的弹片、簌簌落下的烟尘等均带给观众强烈的代入感。在战争戏之外,剧中的人物角色也非常鲜明。剧中林江国出演的川军营长张抗从一名尚未毕业就奔赴前线的军校学生到一名身经百战的川军将领,人物形象层次分明。他在作战中有着自己的独特策略,硬汉气质和爽朗笑容令观众印象无比深刻,然而,在最初参加战斗之际,他也有着鲁莽轻率的一面。与以往抗战剧中高大全的角色相比,这一角色更充满了真实的个人魅力。而他在战火间隙为女友回信以及与葛薇之间纠结的恋情等细节也使人物更加立体鲜明。
真实的历史不应该被遗忘,《壮士出川》从历史真实出发,为我们谱写了一曲悲壮的抗战史诗。同时,剧中也不乏各种真实的历史细节,不乏人物之间感人的情感点滴,它如同一部闪烁着光芒的历史丰碑,不回避历史的创伤,在平凡中张扬我们的民族之魂,荡气回肠、动人心魄。或许,我们并不能简单地将它定义为一部史诗般的抗战巨制,但不能否认的是,我们从这部真实的作品中有所收获、有所警醒,这就已经足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