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柴静更像是个艺人

(2013-01-28 08:14:38)
标签:

800天环游地球

孤独川陵mkx

分类: 独行杂文
柴静更像是个艺人   柴静更像是个艺人

今天打开新浪博客,发现董路正在“劈柴”,批的就是最近引发许多争议的柴静。“身在曹营心在汉”,我虽然生活在海外,却对时时刻刻关心着祖国。不过我对柴静知之甚少,只是偶尔从新闻和博客中看到一些与她有关的文章。在本次争论爆发以前,我印象中的柴静不是一个记者,而是一个主持人,甚至是个艺人。争议爆发后,我才忽然发现,原来她还是个记者。

这种印象的产生可能受到我生存方式的影响,多年来的漂泊和旅行,让我养成一个习惯,从不相信别人怎么说,而是看这个人怎么做。当有关柴静各种信息在我眼前闪过时,文章和图片的呈现方式都很明确地将柴静本人至于重要位置,所以我才留下主持人或演员的印象。当然这么说恐怕太过主观,对柴静姐姐也不公平。不过只要你看看柴静的履历,我的这个印象距离现实也差不了太远。

翻看柴静的履历,她从19岁开始就是一个主持人,一直到27岁才转为出镜记者,也就是说在她最充满激情,最灿烂的“黄金时代”里,她都是一个主持人。虽然后来又当了10年记者(不好意思,柴静姐姐,暴露您的年龄了),但前一份工作对她的影像还是存在的。因此闾丘露薇和董路等人对她颇有微词,也就不是毫无根据的了。不过呢,如果柴静是个心胸宽广的人,其实可以一笑了之。

为何要一笑了之呢?很简单嘛,董路自己也是先做主持人,后当记者,然后再当主持人。虽然他可以拍着胸脯说,自己绝对不会像柴静一样,成为新闻的焦点。可是即便他想,也不具备这个条件,形象和柴静比差了不少。虽然社会的审美观在过去二十年不断变化,但出道已经二十年的董路无论如何改变形象,他始终属于“实力派”,我始终认为他应该继续主持广播节目,而不是出镜。(对不起,董路叔叔,我从初中就听您的节目了,不过还是要实话实说)。

至于闾丘露薇,她从一个标准记者角度出发,看柴静这种集主持人和记者于一身的采访方式,发出一些批评也不足为怪。但传统并不一定就是不可以改变的,很多时候不同的经历,不同的背景,不同文化结合起来,更能刺激人类的创造力。因此对于柴静的采访方式,虽然我也不喜欢,但没有批评的必要,她只不过是把两种不同的东西结合在了一起。谁又能说清这其中的利弊呢?

当然如果每个记者都这么来,那也不成,但偶尔出现那么几个,也许是必要的。存在就是合理的嘛。我平时写很多游记,但我最讨厌到此一游的照片,所以自己很少出镜,虽然自认为长得还可以。因此我的游记中绝少有我自己的照片。可是有些写游记的博主,他就喜欢把自己加进去,我也没理由批评他不是?有些读者还就喜欢看有人在景里面的照片呢。

我本身也不喜欢柴静的报道,我倒不是讨厌她称为报道的核心,但我觉得她只报道老百姓想听的东西,就如李敖说韩寒只写媒体喜欢爱看的东西一样,如果这样的人也称为公知,我那觉得公知就称为有文化的愤青的代名词了。如果因为害怕被大众媒体遗弃,而不敢说大众不爱听的话,那和艺人还有什么分别。这也是为什么本文一开头,我说柴静给我的印象是个艺人,和韩寒一样。

当然,每个人都有一个成长的过程。我曾经善良地认为,韩寒和柴静的这种行为是他们的境界所限造成的,不是选择性地过滤信息,希望事情真的就是这样。退一万步说,每个人都可以选择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方式,百家争鸣总好过大家都一样。

中国旅客在非洲卢旺达住店难(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