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旅游哥伦比亚波哥大孤独川陵孤独星球谢川陵背包mkx南美bogoda |
分类: 中美南美洲18国 |
起初误以为哥伦比亚的首都应该是地痞流氓的地盘,一切混乱而无序,拥挤不堪。就算没有那么糟糕,也至少像胡志明或者像雅加达那样,挤满了浮躁而贫穷的人群;或者像阿
富汗和巴基斯坦那样,任何一个茶馆和杂货店都能买到大麻和匕首,买把自动步枪远比买一把小提琴容易;又或者像曼谷一样挤满了姓服务者和前来买服务的人
们。然而我彻底错了,甚至我还在飞机上的时候,我就感觉到了自己的错误。从窗口望下去,那是一个整整齐齐,干干净净,充满了绿色的山城。当飞机掠过城市边缘的时候,那绿色的乡村让人怀疑自己是不是来到了苏格兰高原。最难得的是它的城市规划,不仅有序,而且漂亮,说句实在话,仅从飞机上看,这里比美国许多城市漂亮多了,譬如LA。
下了飞机,这座城市依然没有让我失望,我以为等待我的应该是一个肮脏的龌龊的机场,我需要踏着烟蒂和痰迹走出候机大厅,然后在众多计程车司机的吆喝声中钻进一辆破旧的没有后视镜的汽车,和司机比比划划,疯疯癫癫,他说西班牙语,我说英文,10分钟后终于弄明白我要去那里,最后一溜黑烟,绝尘而去。然而实际情况却截然不同,机场干净得可以坐在地上,出了大厅,凉风习习,波哥大的高原气候让我在赤道附近感受北京的秋天。没有计程车司机会来招呼我,有一个预付柜台,我把西班牙文的地址给了柜台内美丽的哥伦比亚小姐,她在电脑键盘上轻轻敲了几下,然后用不太熟练的英文告诉了我要支付的钱数。拿着她给我的单据一转身,一辆干净漂亮的计程车缓缓停在我的面前。司机扫了一眼单据上的地址,打开音乐,待我坐稳后,安静快速地驶入了机场大道,向远处的市中心驶去。道路两侧都是崭新的大楼,绿化也很好,我当时甚至感觉回到了美国,胜似美国。虽然不及北京和上海那么多高,但即便是美国,也没有几个城市能有北京和上海那么密集的高楼。虽然城市靠着山,但是道路却非常平坦,很像北京,建设在山下的平原上。
记得前几年在新加坡搭地铁上班时,常看到一则广告,上面有着许多亚洲各个民族的面具,广告词的英文原文记不清楚了,大意是亚洲有许多脸(face),似乎 是基金的广告,也可能是艺术节。无论如何,那些印度、缅甸、印尼、泰国和中国的面具,颜色鲜艳,表情各异,让人印象深刻,算是平面广告中的精品了。四川的 变脸大师为何不用这些面具变脸呢?视觉效果肯定比传统的好,虽然难度上可能要增加许多。生活中一个喜欢“变脸”的人并不会受到大家的喜 爱,因为无法捉摸他的行为。可是一座城市“喜欢”变脸,那就是一种魅力了,哥伦比亚的首都波哥大就是这样一座会常常变脸的城市。它能让你感受到不同的风 格,不同的节奏,不同的感觉,不同的体验,就好像一个完美的知己,你总能从她/他身上找到新鲜的东西。也许波哥大并没有那么完美,也许是我的错觉吧,但这 不能怪我,谁叫媒体把这个国家的形象弄得一塌糊涂呢?才让波哥大有机会给我这样一个大大的惊喜。
首先是平原城市和山地城市的“变脸”,在城市的大部分地方,我感觉自己好像生活在平原,不仅因为地势平坦,雾气也让你看不到远处的山。只有来到城市的尽头,才能看清山的轮廓,于是突然明白之前看到的乒坛的城市是波哥大的一面,它的另一面是一座山城,虽然你在城市的大部分地方感受不到这一点。山下是老城区的中心,仅靠着大山,山势陡峭,从城市所在的平坦的高地上陡然爬升,近乎90度角。有缆车送你去山顶的修道院,那里看城市一定很美。因为城市一天大部分时间都笼罩在云层中,只有早上有那么短短几个小时的晴天,等我睡醒了出门时,太阳公公已经快要和我说拜拜了。这也算另一种变脸吧,晴天阴天变换得太快,快得我没时间去搭缆车。如果你遇到晴天,一定要去看看。我并不讨厌阴天,我也并不那么喜欢太阳。
波哥大在建筑方面也经常“变脸”,新城区的现代建筑和老城区的殖民地时代建筑形成鲜明的对比。由于城市远离海岸线,远离一切战场,因此老城区的建筑保存得 相当完好。走在波哥大老城区,有种走在西班牙老城区的感觉。同样风格的钟塔,同样风格的路灯,同样风格的民宅,同样风格的教堂,就连路人也多多少少有些西 班牙血统,再有就是那熟悉的西班牙语,唯独少了西班牙灿烂的阳光。
就在满是老式建筑的老城区,你也不难体察到城市在“变脸”。穿过一条古老的小巷,眼前出现这段矮墙,上面涂鸦了长长的一幅画,也许是几幅或几十幅合在了一起。沿着这段矮墙缓缓踱过去,没多远就又是一排排漂亮的殖民地时代建筑。这就是生活的痕迹,你永远无法去捉摸,永远无法模仿得那么确切。
老城区广场四周的建筑和鸽子咕咕的叫声,让你更加相信自己身在欧洲。大教堂的钟声响起,鸽子展翅低飞,这样的场景几百年来没有改变过,殖民者当年面对这样 的场景,会不会想起他们的故乡呢?我去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时候,看到生活在那里的众多有色人种,也曾感叹,到底是西班牙征服了他们,还是他们征服了西班牙。 殖民者在殖民地建立了土著们根本无法建造出来的城市,这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播方式吧。
城市的变脸远远没有结束,当我在宁静的广场上散步的时候,一位老人逍遥自在地吹着笛子从我面前走过。这个场景在波哥大的确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这里是一个节奏并不很快的大城市,治安也相对安全,市民们也很懂得享受上帝赐予他们的一切,至少他们相信是如此的。作为游客,你可以放心的游览、拍照。不用担心毒贩和警察在大街上火拼,只有电影中才会发生的事情。
正当你以为波哥大是一个和蔼慈祥的老人时,广场上巡逻的兵士们,用他们挎着的冲锋枪提醒你,这里并不是绝对安全的。显然城市有着我所不了解的“另一张脸”,除非政府为了省钱,直接用军队来管治城市。
也不用太大惊小怪,你看这爷孙俩儿面对着冲锋枪,依然享受着天伦之乐。
有时候,这座城市让人觉得颜色单调,气氛凝重,欧洲不少城市也给人这个感觉。
但也许你转过一街角就会改变看法,因为波哥大又在变脸了,它用鲜艳的色彩提醒你,这里是南美!这里是哥伦比亚!
夜里的波哥大会更让你惊奇,下午阴霾的天空,让城市变得好像有些压抑,但到了点灯的时候,一切就不同了,高大的建筑披上了彩灯的外衣,人们为了迎接圣诞的到来准备了许许多多的噱头,让城市忽然间变成了彩色的童话世界。
高大威猛的哥伦比亚骑士和他们健硕的骏马,这样的巡逻,对群众和他们自己都是一种享受。所不同的是,我们看到他们是一种视觉享受,而他们看到众人闪烁的目光时,是一种精神享受。
再好的东西,如果千篇一律了,也就失去了味道。新加坡其实有很多优点,但是因为社会的每个细胞都如此,往往就感受不到那种优点存在的意义了。而在哥伦比亚这种多层次的社会中,一切都那么明显。下面这个交通管理员在路口挥舞着一面旗子,不知道得人可能以为这是F1的西部牛仔版在南美洲举行了。
哥伦比亚全国教育程度不高,生活中常常能遇到非常非常简单(中性词)的那种人,虽然他们往往最快乐。
但这决不是说哥伦比亚人缺乏创造力和艺术的表达能力。
人们还酷爱读书,市中心的二手书市非常红火,从早到晚生意兴隆。在这个电脑电视普及的世界里,能如此爱读书,真得不太容易。
波哥大就是有这么多的“脸”,随着我居住的时间增长,城市继续变着脸,也许每个城市都会或多或少有着这样或者那样的矛盾吧。只不过哥伦比亚的波哥大有着更多有趣的矛盾,这是历史和文化造成的。
孤独川陵mkx http://blog.sina.com.cn/mkx

下了飞机,这座城市依然没有让我失望,我以为等待我的应该是一个肮脏的龌龊的机场,我需要踏着烟蒂和痰迹走出候机大厅,然后在众多计程车司机的吆喝声中钻进一辆破旧的没有后视镜的汽车,和司机比比划划,疯疯癫癫,他说西班牙语,我说英文,10分钟后终于弄明白我要去那里,最后一溜黑烟,绝尘而去。然而实际情况却截然不同,机场干净得可以坐在地上,出了大厅,凉风习习,波哥大的高原气候让我在赤道附近感受北京的秋天。没有计程车司机会来招呼我,有一个预付柜台,我把西班牙文的地址给了柜台内美丽的哥伦比亚小姐,她在电脑键盘上轻轻敲了几下,然后用不太熟练的英文告诉了我要支付的钱数。拿着她给我的单据一转身,一辆干净漂亮的计程车缓缓停在我的面前。司机扫了一眼单据上的地址,打开音乐,待我坐稳后,安静快速地驶入了机场大道,向远处的市中心驶去。道路两侧都是崭新的大楼,绿化也很好,我当时甚至感觉回到了美国,胜似美国。虽然不及北京和上海那么多高,但即便是美国,也没有几个城市能有北京和上海那么密集的高楼。虽然城市靠着山,但是道路却非常平坦,很像北京,建设在山下的平原上。

记得前几年在新加坡搭地铁上班时,常看到一则广告,上面有着许多亚洲各个民族的面具,广告词的英文原文记不清楚了,大意是亚洲有许多脸(face),似乎 是基金的广告,也可能是艺术节。无论如何,那些印度、缅甸、印尼、泰国和中国的面具,颜色鲜艳,表情各异,让人印象深刻,算是平面广告中的精品了。四川的 变脸大师为何不用这些面具变脸呢?视觉效果肯定比传统的好,虽然难度上可能要增加许多。生活中一个喜欢“变脸”的人并不会受到大家的喜 爱,因为无法捉摸他的行为。可是一座城市“喜欢”变脸,那就是一种魅力了,哥伦比亚的首都波哥大就是这样一座会常常变脸的城市。它能让你感受到不同的风 格,不同的节奏,不同的感觉,不同的体验,就好像一个完美的知己,你总能从她/他身上找到新鲜的东西。也许波哥大并没有那么完美,也许是我的错觉吧,但这 不能怪我,谁叫媒体把这个国家的形象弄得一塌糊涂呢?才让波哥大有机会给我这样一个大大的惊喜。

首先是平原城市和山地城市的“变脸”,在城市的大部分地方,我感觉自己好像生活在平原,不仅因为地势平坦,雾气也让你看不到远处的山。只有来到城市的尽头,才能看清山的轮廓,于是突然明白之前看到的乒坛的城市是波哥大的一面,它的另一面是一座山城,虽然你在城市的大部分地方感受不到这一点。山下是老城区的中心,仅靠着大山,山势陡峭,从城市所在的平坦的高地上陡然爬升,近乎90度角。有缆车送你去山顶的修道院,那里看城市一定很美。因为城市一天大部分时间都笼罩在云层中,只有早上有那么短短几个小时的晴天,等我睡醒了出门时,太阳公公已经快要和我说拜拜了。这也算另一种变脸吧,晴天阴天变换得太快,快得我没时间去搭缆车。如果你遇到晴天,一定要去看看。我并不讨厌阴天,我也并不那么喜欢太阳。

波哥大在建筑方面也经常“变脸”,新城区的现代建筑和老城区的殖民地时代建筑形成鲜明的对比。由于城市远离海岸线,远离一切战场,因此老城区的建筑保存得 相当完好。走在波哥大老城区,有种走在西班牙老城区的感觉。同样风格的钟塔,同样风格的路灯,同样风格的民宅,同样风格的教堂,就连路人也多多少少有些西 班牙血统,再有就是那熟悉的西班牙语,唯独少了西班牙灿烂的阳光。

就在满是老式建筑的老城区,你也不难体察到城市在“变脸”。穿过一条古老的小巷,眼前出现这段矮墙,上面涂鸦了长长的一幅画,也许是几幅或几十幅合在了一起。沿着这段矮墙缓缓踱过去,没多远就又是一排排漂亮的殖民地时代建筑。这就是生活的痕迹,你永远无法去捉摸,永远无法模仿得那么确切。

老城区广场四周的建筑和鸽子咕咕的叫声,让你更加相信自己身在欧洲。大教堂的钟声响起,鸽子展翅低飞,这样的场景几百年来没有改变过,殖民者当年面对这样 的场景,会不会想起他们的故乡呢?我去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时候,看到生活在那里的众多有色人种,也曾感叹,到底是西班牙征服了他们,还是他们征服了西班牙。 殖民者在殖民地建立了土著们根本无法建造出来的城市,这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播方式吧。

城市的变脸远远没有结束,当我在宁静的广场上散步的时候,一位老人逍遥自在地吹着笛子从我面前走过。这个场景在波哥大的确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这里是一个节奏并不很快的大城市,治安也相对安全,市民们也很懂得享受上帝赐予他们的一切,至少他们相信是如此的。作为游客,你可以放心的游览、拍照。不用担心毒贩和警察在大街上火拼,只有电影中才会发生的事情。

正当你以为波哥大是一个和蔼慈祥的老人时,广场上巡逻的兵士们,用他们挎着的冲锋枪提醒你,这里并不是绝对安全的。显然城市有着我所不了解的“另一张脸”,除非政府为了省钱,直接用军队来管治城市。

也不用太大惊小怪,你看这爷孙俩儿面对着冲锋枪,依然享受着天伦之乐。

有时候,这座城市让人觉得颜色单调,气氛凝重,欧洲不少城市也给人这个感觉。

但也许你转过一街角就会改变看法,因为波哥大又在变脸了,它用鲜艳的色彩提醒你,这里是南美!这里是哥伦比亚!

夜里的波哥大会更让你惊奇,下午阴霾的天空,让城市变得好像有些压抑,但到了点灯的时候,一切就不同了,高大的建筑披上了彩灯的外衣,人们为了迎接圣诞的到来准备了许许多多的噱头,让城市忽然间变成了彩色的童话世界。

高大威猛的哥伦比亚骑士和他们健硕的骏马,这样的巡逻,对群众和他们自己都是一种享受。所不同的是,我们看到他们是一种视觉享受,而他们看到众人闪烁的目光时,是一种精神享受。

再好的东西,如果千篇一律了,也就失去了味道。新加坡其实有很多优点,但是因为社会的每个细胞都如此,往往就感受不到那种优点存在的意义了。而在哥伦比亚这种多层次的社会中,一切都那么明显。下面这个交通管理员在路口挥舞着一面旗子,不知道得人可能以为这是F1的西部牛仔版在南美洲举行了。

哥伦比亚全国教育程度不高,生活中常常能遇到非常非常简单(中性词)的那种人,虽然他们往往最快乐。

但这决不是说哥伦比亚人缺乏创造力和艺术的表达能力。

人们还酷爱读书,市中心的二手书市非常红火,从早到晚生意兴隆。在这个电脑电视普及的世界里,能如此爱读书,真得不太容易。

波哥大就是有这么多的“脸”,随着我居住的时间增长,城市继续变着脸,也许每个城市都会或多或少有着这样或者那样的矛盾吧。只不过哥伦比亚的波哥大有着更多有趣的矛盾,这是历史和文化造成的。
孤独川陵mkx http://blog.sina.com.cn/mkx
前一篇:哥伦比亚(7) 哪个民族最爱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