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华夏时报》社论版 |
何时能让安全标准不再是生命威胁?
任孟山
中国的安全技术标准有些行业没有完整的安全标准,急需制定;有些行业安全标准10多年没有完善补充,急需修订。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毅中指出,目前中国安全技术标准建设已大大滞后于安全生产工作的需要。(新华社)
http://news.sina.com.cn/c/2006-06-17/22189230000s.shtml
毫无疑问,安全技术标准的这种现状无疑让人非常担心。安全技术标准的水平高低,意味着工作流程与安全检测的严格程度,不仅关系到行业生产,更重要的是关乎工作人员与普通百姓的生命与安全。正如李毅中举出的中石油吉林石化分公司双苯厂爆炸事故一例,在现有安全标准缺乏规定的前题下,事故发生后石化公司的地面水仍然可以排入松花江,这显然会给松花江沿线的城市居民带来严重危害。不仅如此,某些行业安全技术标准停滞不前,还会给工作人员带来安全隐患。煤炭开采就是如此,因为安全技术标准落后,使得一些小型煤矿可以轻易跨过安全检查的关卡,给事故发生埋下了许多隐患。
显然,安全技术标准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为过。但是,为什么诸多行业根本没有将这个问题放在心上?缺少监管部门督促之下的懒政行为,是形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是行政管理方面永远的法则,缺乏完善的制度形成的压力,使得有关部门可以得过且过,蒙混过关。“责任追究制”的长期空白,造成没有标准更新也不会有人为此负责的非正常状况。中国每年发生矿难无数、人员死伤惨重,有关部门可以将原因归结到工作流程操作不规范、矿主黑心让矿工加班等方面,但是,从德国每年大约制订1500个安全技术标准中,我们似乎可以得到另外一些启示。不是说安全技术标准完善之后就不再有事故发生,而是说,为了减少或杜绝事故发生,必须加快标准的制定与更新步伐。
需要指出的是,对生命关怀的缺失也是没有标准或标准陈旧的重要原因。人命关天固然是中国的传统思想,但是某些地方在事故发生之后,试图以金钱买通家属从而隐瞒事故的做法,却让人看到某些公权力机构对于人命存亡的思维方式。而且,长期以来重管理轻人文关怀的政策思考模式,也对部分制度的制订起到了负面作用。以人为本不是锦上添花的社会修饰,而是已经成为国家的重要执政理念。对各行业安全技术标准的制订与更新是人命关天的大事,职能部门应该以实际行动的时间表回应社会关注,废弃那些陈旧的安全标准,让它们不再是生命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