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年代
——读大前研一的《专业主义》
任孟山
在我眼中,大前研一是位不断否定自己,不断更新管理知识结构,而且相当激进的学者。他是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他一次次发表惊人的预言。我的印象中,大前研一最激进的言论是关于民族国家的论述。他认为,全球化已经开始导致“民族国家的终结”,对无国界经济的迅速流动而言,民族国家已经成为全球经济繁荣的极大阻碍,民族国家已经逐渐成为人们怀旧的幻想。不过,这些东西不是他成为大师的绊脚石,恰恰相反,这是他在自己的逻辑线索中得出的符合逻辑的结论,关于《专业主义》也是如此。
对所有人而言,“专业”都不会是一个陌生的词汇,但大前研一给它注入了新的含义。他认为专业是人在职场的唯一生存之道,专业人士或者说专家不仅要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伦理观念,而且无一例外地以顾客为第一位,具有永不厌倦的好奇心和进取心,严格遵守纪律。毫无疑问,大前研一对于专家的要求几近完美,恐怕无数人都只能望其项背,可是,这不是妨碍每个人成为专家的理由。中国有句俗语叫“金无足赤”,每个人在与管理大师的理想架构对比时,或许都会有缺陷,这是正常现象。大前研一是世界顶级的管理大师,他的理论视野关注的是每个想成为顶级精英的人应该具备的素质。每个人在比较时的差距,正是以后的职业生涯中需要补充的。
正如大前研一所说“21世纪经济社会的特征,就是我们看不清它发展的大体趋势。”当今世界,是一个不确定性大于确定性的年代。暂且不论恐怖主义的事情可能也会发生在我们身边,单就经济社会的发展而言,任何人都无法确定它的准确走向。在产业革命之后的社会中,人们熟悉的是能够握到手里的东西,是汽车、家电等硬梆梆的真家伙,但现在只有图像与声音装饰的网上店面,售出商品的价值却可能远远高于大理石装修的豪华店面。这就是信息时代的经济社会特征。
历史是连续而非断裂的,即使世界发生了信息革命之巨变。每个时代走向成功的人所具备的素质都有相似之处,不同的是每个时代的人都需要丢掉落在时代后面的东西,都需要修炼与新时代相适应的新品质。与时代不能同行的人,肯定会被时代抛弃。只要你具有坚定的信念与永不懈怠的进取精神,就可以培养和铸就先见能力、构思能力、讨论的能力与适应矛盾的能力,就一定能够成功。从这个意义上讲,大前研一的“人人都可以成为专家”并非一句空话。
大前研一是把战略管理引入日本国内的第一人,在1970年代前后他曾不停地向日本企业鼓吹战略,但现在,他只是有条件地支持战略理论,当下他最关心的是“专业主义”。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大前研一虽然是一位全球性的管理大师,但他对很多事务进行观察的出发点却是由日本开始。他对于日本社会与经济的种种忧虑渗透在字里行间,对于日本教育界和企业界某些赶不上时代步伐的做法他痛心疾首。他不停地批评日本,对于日本的社会与经济发展中的弊病他直言不讳,他从掩饰一些理论思考的日本本位。不过,这不妨碍人们吸纳他的思想精华。在实践中对比中日之间的差别,倒是可以更迅速地理解大前研一的顾虑与方向,可以更有效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与思维方式。而这些,正是此书对于中国读者的意义所在。
(日)大前研一:《专业主义》,中信出版社,28.00元,2006年6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