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猴子和小和尚下山之异同论

(2010-04-21 23:07:29)
标签:

小猴子

小和尚

教育

小猴子和小和尚下山之异同论

文\宋客

 

在中国,小猴子下山和小和尚下山的故事家喻户晓影响深远,这两个下山故事今天我们用教育的眼光来对比着看,是很有趣的。

 

先简单说下两个故事的大致内容。

小猴子下山讲的是一只小猴子下山看到玉米了,于是去掰玉米棒子,拿着玉米棒子走着走着看见了鲜红的桃子,就扔下玉米去树上摘桃子,摘了桃子接着走,看到一片绿油油的西瓜地,就扔下桃子去摘西瓜,抱了个大西瓜再接着走,突然看见了一只很可爱的小兔子,于是扔下西瓜穿越一片片丛林去追兔子,最后兔子跑不见了,天也黑了,小猴子什么也没有,又累又渴,只好上山回去了。

小和尚下山讲的是骚淋寺里干粮完了,山上也不幸发生干旱,主持令一机灵乖巧的小和尚下山去化斋,告诉他小心山下遇见和我们一样但是花枝招展的有香味的叫做女人的母老虎,母老虎最凶残可怕,其他的倒不可怕。下和尚领命下山去化斋,果真碰见母老虎,可是小和尚觉得那母老虎不吃人,模样还挺可爱。最后,老虎已闯进小和尚的的心里来。

那么,小猴子下山给我们的教益是什么?是做人不能学小猴子三心二意,否则最后什么也得不到。小和尚下山给我们的教益是什么?是我们对一切思想采取用堵来代替疏的方式最终在现实面前是苍白无力无济于事乃至得不偿失。

 

但是,我们再看看前面的故事细节吧。如果是以非童话的视角来看,小猴子掰玉米摘桃子偷西瓜过程中不可能不吃一部分,吃也吃了玩也玩了,一天过得非常精彩有趣,小猴子下山目的是达到了的。如果是以童话的视角来看,掰玉米摘桃子偷西瓜本身就是不对,那些都不是野生的,都是人家农民种的,我们首先就该去判断这种做法可取与否,偷窃比三心二意更严重。就算可取,三心二意是小猴子的缺点?小猴子下山目的本来就不明确,也许就是去玩耍,而下山过程中,小猴子玩耍目的达到了,并不是一无所获。再说了,小猴子的追求一次比一次完美和富有挑战性,这是值得表扬的,至少值得肯定,不能简单地以三心二意来一棍子打死小猴子的行为。这次下山之前和之后小猴子的为“猴”表现怎样?这些都是我们该知道的。妄取一点,横加批驳,自以为得计,不顾全局,那么我们就连“三心两意”的小猴子就不如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我们担心什么?担心大家会真正地去全面看问题、思考问题么?

而很奇怪的是,这篇课文却是一直在小学的语文课本里当做经典范文来读、来解释。

小和尚下山故事倒是一个反讽的好材料,是对“经典”的一次胜利“颠覆”。这个好理解,不多解释了。

 

如果我们把小猴子下山当做中国教育的一个样板来看,中国教育就是教导大家为了自己的目的不惜断章取义妄自肢解他人话语和行为,这就好像有意要“堵”点什么;而小和尚下山则可以看作是这种教育的失败。在高山上才能与苍天的洁白接近,高山上下来的小猴子给我们带来了“断章取义妄自肢解”的“堵”思维,高山下来的小和尚就宣告了“用堵代替疏”的失败。

两个下山都失败了,怎么办呢?七剑下天山。

 

 青海玉树地震哀悼日,愿逝者安息生者自强。

 

宋客博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