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春风化雨柳芽新(2)  (作者:黄巍)

(2008-03-20 17:29:01)
标签:

杂谈

分类: 发表文字
 

二、我校校园诗歌创作“繁荣” 的背后:大学人文精神的高扬与理性精神的回归

 

当代著名诗论家谢冕教授曾说过:“校园诗的作者,是中国最有文化素养的青年知识者。在中国这个基本是农民的社会里,年轻而拥有文化知识的这部分人,自然地成为为社会的今天和未来进行思考和呐喊的最活跃的力量。”

在我校校园诗歌创作背后,正是有这样一股思考和呐喊的力量,才得以让校园诗歌逐渐走出稚嫩的藩篱,卸下传统诗歌的包袱,以积极和新锐的姿态面向读者,这其中不乏实验性、先锋性的诗歌作品,使我校校园诗歌呈现多元化的格局。这种多层面艺术探索正是大学人文精神的高扬,而在校园诗歌从写作内容到技巧上的扬弃,也预示着诗歌理性精神的回归。

在此,笔者仅以下五人为例(他们曾是《柳芽》诗刊中一支较为活跃的力量),透过他们较为独特的审美视角,谈谈他们的校园诗歌作品以及诗歌创作上的认识。

 

李小明:不再孤单的灵魂

      李小明,笔名南岩。文学院03级校友。)

如果影子悲哀\你的边缘\一度是我漂浮的远方\当我站在夜间\远方的步履开始感伤\踏着野花\走过野麦的陌生文学”(《不再孤单》)

 就这样,在“夜间”的“我”在“感伤”“你的边缘”的“漂浮”里,李小明走向了诗的故乡。大学时代李小明的诗歌是颇有特色的,他仅仅在大学最后一年就在全国各地官方民刊上发表诗作达百首,可见他的勤奋和努力。

重视意象名词。在李小明的诗里,我们得看清一些意象:麦子、石头、女神。麦子是从诗人海子那里凸现出来的一个重要意象,在李小明的诗里,精英意识,在追求一种精神层面。这种追求首先体现在对待具体的生活上。生活里很多细节更是麻木了人的意志,机器社会使人“异化”成机器的一部分,我们面对的东西包括感情都“程序化”,刚出校园的诗人李小明笔名南岩凭着年轻人的敏感和热情,写到自己的感想:“每一张纸都是七色线条,远远地错落\一个水桶里漂浮的葱味\我习惯于熟睡一个消息\在擦拭身体的阳光下赤裸乳房,这就够了\穿过三次秋天的夜晚\穿过七场电影的结局\在最简洁的梦中倾听一次爆炸\哪怕一个纸条\在中午的一点和着火柴一层层打开”(《雨和我一起燃烧了四天》)有网友因为这首诗评价说昔日的李小明今天的南岩是“80后诗坛怪才”。这首诗突出的是表现了诗人眼中“被数字纠缠住”的现实世界。因为数字(对应码是现代的机器化的程序生活)对于普通人来讲是越理越乱;对于诗人来讲,是越乱越理。这些数字(程序生活?),在继承古代老子的“道生一”思想外又加以延伸,是清晰也是混乱,是多也是少,是正常也是异常,是现实也是想象,是继续也是停止,是简单也是复杂,是愤懑也是抗争,更是突破的进取的趋势。

在精神追求上,由实在的生活感受到个人内心的叩问和寻问,再到一种“平民关怀”。诗人多是自说自话自娱自乐自我陶醉自我封闭自视清高,作者在尝试变更这种脚色,他要在这社会有“声音”,要“发言”:“声音不多了,掏空的面具在响尾蛇的\尾巴寄生三次保姆的谎言\我看见羽毛外部的一生以及痛的关节\今天,我将创立一排众人的宗教,远离一个零\学会朴实的生活和脆弱的性格  ”(《我要发言》)他知道社会的民众的“生活”也许不多,但对自己看想问的理解下,但内心自觉不自觉就要求自己在保持作为诗人纯洁的一面上,不被滚滚红尘淹没(“声音不多了”所以要努力摆除),又要为芸芸众生“发言”,因为“我看见羽毛外部的一生以及痛的关节”,这“痛”是个人的也是他者的,是历史的也是现实的。毕业了,李小明在全国各地民刊和论坛上“生龙活虎”,不自觉就是一种“发言”的体现。

 

陆安:以梦为马

陆安,笔名以梦为马。文学院03级校友,现供职于孝感学院党委宣传部

 大学时代的陆安是个才子型的学生,博览群书,善于辩论,颇有口才,而他更是一个比较狂热的诗歌崇拜者。如此种种,论到他的诗,就会想到几个词:大气纵横、犀利深邃。

 先说大气纵横。在《以梦为马》里:“远远地从长城走来从大河走来从荒凉的亚洲山峦和沙漠走来\从苦难中生活的列祖列宗们走来佝偻着双肩在诉说着\诉说不尽的故事不尽的不堪回首天空中沉默的群鸟\吻着那从干枯的眼睛中挤掉的最后一颗热泪\当整个炎黄的后代沿着一条从未间断的灰色轨迹缓缓前行以梦为马”。诗人举凡历史、地域、现实细节,用大的视野,用饱含激情又蕴含苍茫的语调来诉说一个民族,这让我们想到舒婷的《致橡树》的深情和穆旦《赞美》里的凝重。同时,海子的诗对于陆安早期诗风的影响也是较为重要的,在他的诗歌中可以读到海子的影子,如“麦子熟了,村庄遗落,犹如王位,你和我的王位,在夜色中”(《雨夜,重想起你》)“同阿尔的太阳一道安详的死亡”(《当新年的夜色开始》)。

 在犀利深刻上。陆安爱引用诗人荷尔德林的一句话:“在一个贫困的时代,诗人何为?”这话虽不算是一个定调,但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他不断追求的一个“价值核心”。陆安平时对阅读很注重质量,也就是尽量不看二流水平以下的著作,侧重经典。这种阅读视野促使他思考的深刻,论争起来,文人气质毕现。这种咄咄逼人的深刻更表现在他写的诗论里。在他博客里,我们可以看出他对百年来重要的白话诗诗人诗观的评论,这些基本上是他大学时代的作品,可见其人的深刻。陆安欣赏一句话:“生命的意义在于开花。”而且又补充说道:“生命只绽放在两个人息息相通的刹那!”他曾在不同的文章和场合说过:“当代人缺少四样东西:诗性精神;神性体验;自我救赎意识以及终极关怀的勇气。”也就是说,在精英意识上,他的诗歌写作一直在朝这个方面努力,同时也可以进一步理解为什么他的早期作品有着海子诗歌的烙印。

 

李德南:童话的眺望者

李德南,笔名牧木。政法学院03级校友,现就读于上海大学研究生院。在校期间出版诗歌散文小说合集《苹果掉下来》。)

高中时代就已出版作品并加入广东茂名市作协的李德南,对于诗歌写作有着异样的感觉,正如“从一个意象开始/以一首诗歌的形式结束/对于不是诗人的我/袭击出人意料/然而——酣畅淋漓”(《灵感》)中写到的,诗歌创作给他带来的是收获灵感时痛快。然而“诗不是大众娱乐,而是精英文化,是人类灵魂的终极安慰。”(章凌霄语)在李德南的诗歌作品中,那种区别于大众文化的特征表现为哲理性思考和唯美气质。

  于众生的欢呼中/智者呻吟出生命中的最后两个字——虚假/于欢呼的众生中/那一位选择喊出“真实”的智者/早已拥立为王”(《寓言》)这首诗歌“在揭示‘真理’的可悲处境时,对一种社会现象或社会规律进行了哲理性思考:与邪恶结伴的真理最终会真正击倒真理。”(周水涛语)哲理性思考在他的诗歌中是较为常见的,“你我都一样/是沉入虚无之海的蜘蛛,缓慢前行/你我是敌人/彼此试图突入,理解,洞悉/你我更像战友/在被悬空的时光里/思量着,谁人给出的哑谜/以及落满灰尘的手势”(《手相》这里作者对现代人之间的复杂关系进行了思索:到底是敌人还是战友。这种捉摸不定的思考像一个哑谜,也是悬在现代人心头的一个无法落地的疑问:在时代大潮的裹挟下,诚信的危机、心灵的空虚、信仰的缺失是否是必然付出的代价?

爱情永远是歌者取之不尽的灵感源泉,是燃烧诗人纯真心灵最初和最终的火焰。唯美气质在李德南的爱情诗歌有着别样的风情,在他的诸多爱情诗中,爱情都有着坚贞、纯洁、甜美的美好特点。“千百年后不老的诗歌/还在传唱着/最原始的悲伤/我追逐童话的征程/仅是通往了最深的寒冷/你的梦  从来温暖如春/你要的不是雪花  只是梨花”(《梦里雪花》)爱的永恒也是他常写常新的话题,他在瞬间和永恒之间一直在证明什么才是真爱,“或许  我该告诉你/他不会回来了/而我又恨  怨恨/等你是唯一的出路”(《神女峰》)还有“千百年后/自然博物馆里/面带桃花的孩子问/妈妈  在什么时候/两尾鱼游进了石头/或者/当火山爆发/或者/当爱情来临”(《关于鱼化石的寓言》)在他眼里似乎没有残缺的爱情,甚至容不得遗憾,他说:我想保留一种善和美,哪怕是虚幻的,也可以给自己的人生提供一种依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