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以自己的秩序对抗世界的复杂性

(2008-02-28 11:30:02)
标签:

深圳

城市战略

边界

解释

意义

财经

分类: 社会思考
                            ____认真做一个意义发现者和不偏执的解释者
   2008,我希望重新出发!
   关于自己的公共角色,我并不太愿意接受各种场合给我的定义.
   我一直不太希望自己被称呼为专家。尽管我的职业被常常赋予这种角色,但我真正地认为自己不是。比如在我经常参与的地产界,我觉得象王石、陈劲松这样的人才配得上专家的名号。他们一个作为开发商、一个作为地产服务商都能以自己特有的专业禀赋,完成了并还能不断持续地开拓自己的专业深度和专业边界并将此价值最大化,任何时候都能以自己的专业思维审慎并自如地应对市场的变化,总在以自己的实践引领行业的发展。比如在我工作的城市战略领域,有更多的大师在日复一日的精耕细作,我只能是其中的一棵草,在吸收大家的营养进行自我疯狂的成长。
    我希望自己是一个意义的发现者和建设者.意义是终极价值的东西.企业也好、产品也好、城市也好、人生也好,最终都是为了表达、满足、实现一种意义。有时候事务在客观上其实比较弱势,人们总是试图在它身上加载自己的要求,因时代而变化、因环境而变化、因心态而变化、因阶段而变化、因不同群体而变化。世界的核心是人,人性中充满贪婪的要求和对意义持续不断的追寻才是所有有形事物变革的导向。所有的东西殊途同归,就是审美。体验的、想象的、愉悦的、满足的、情感的。。。。。抽象的东西才是最具有公共性的。人们的迷茫是因为来自世界的复杂性和边界的宽广性,我们总是身陷其中而不能自拔。其实,当你发现事物的共同规律和牢牢把握其终极导向的时候,你就会发现,所有的事情原来这么简单!思考城市战略、开发产品、营运城市、策动营销、创造自我生活。。。。。。都不过如此!想想宗教的营运吧,奥妙其实都在其中。在客观充满诡秘的时候,我们要以自己心灵的秩序对抗世界的复杂性。

我只是一个真诚的解释者。面对城市的发展和市场的变化,我希望自己是一个冷静的观察者、理性的思考者和客观的表述者,不愤怒、不离奇、不夸张、不特怀目的、不虚张声势。不以自己的审美和喜好去评论事物,不简单地以自己的愿望去评价现实。尊重规律、发现本质,不违背文字本身应该传导的信息。比如,最近几年很多人在对比珠三角与长三角的发展时总是对珠三角充满悲情,包括对深圳的前途和命运表现迷茫,可是你只要理性的回望就会发现,原来长三角今天的热闹其实是珠三角早在10多年前的热闹。所以我就经常讲:深圳不死。可很多人就会认为我是在为政府吹喇叭。比如,深港关系的推进,更多的人总是喜欢流于技术层面的策略,却忽视了普通香港人对深圳的漠视和误读。我就经常在深圳和香港两地讲"妖魔化"问题,所以就有了“是香港人妖魔化深圳,还是高海燕妖魔化香港人”的愤愤不平的言论,甚至攻击。比如,20052006年我一直是一个坚定的房价涨势的认定者(这并不就意味着我是支持者),从来没有为拐点和下降发表一句支持性的观点。为此引来了众多网友的骂声,从我的工作属性的角度也带来了一定的压力。我说,没有办法,从政府政策、市场格局、置业者心态等各方面都没有看到房价下降的可能,我怎么可以为了迎合公众的心理期望而发表表面上让他们欢欣而实际是对他们欺骗的观点呢?我曾经试图举例解释说,如果我是一名医生,通过你的病兆,判断是你得了癌症。难道你就此认为我是期望你得大病大灾的人吗?你是应该感谢我查出了你的病情呢,还是要对我破口大骂一场?但是,很可惜,市场非理性的繁荣和网络口水战的爆发事实上已经很难容得下理性而真诚的声音。

经常有人问我:你持什么立场?我说:对不起,我没有。我知道很多人更愿意从立场去判断一个人的价值和好坏。但我还是愿意声明,我不是一个有立场的思考者。准确的说,我不是一个持固有的、偏执立场的解释者。我也不做一个特定的代言人,谁也不是我的利益基础。我的利益来自对我观点和思想客观认同的群体,来自能真诚理解、接受我解释的群体。我不刻意追求被扭曲价值观后的影响力,不故意寻找噱头,不陷入江湖恩怨、不追逐公众喜好、不察看强势者脸色。

我一直在寻求一种跨界的姿态。我的职业并不是专注于房地产的,因为除此外,城市价值、城市营销、城市投资的研究与策略提供还需要我有更多的视角、经验和更为复合的知识体系。反观社会逻辑的变化,无论是社会,还是经济的发展,在今天,单个领域的专业化程度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很多领域的价值其实已经开始抽象化,或者开始在某个领域之外实现了。以房地产来说,房地产经济问题、房地产营销解决等早已经脱离建筑工程和房地产行业化本身了,我一直试图在城市社会关系、城市经济秩序、城市价值变化中来发掘房地产问题的答案。值得高兴的是,我们总能从中寻找到真理。比如深圳的时尚产业,任凭你行业如何努力,总也做不过北京、上海,同样一个产品,你的质量再好,你也买不出北京上海的价格,这不是产业本身的能力问题,其实是因为中国的时尚话语权不在深圳,城市价值现时还不能支撑时尚产业的发展。这我们当然就会更进一步理解为什么深圳就只能有"大芬村油画市场"这样的东东了.比如总部经济的发展,政府相关部门和一些专家总是在土地资源、政府服务、产业基础等方面做文章和想办法,几乎没有人想过,一个不具有传播中心功能的城市是很难发展总部的......

事实上,城市战略、城市文化、城市心理、城市阶层发展、城市消费状态、城市生活方式变迁、城市品牌创造、城市价值观、城市功能属性。。。。。。都能和所有产业和市民的生活发生密切的互动。相当多行业的表现、对消费者欲加的影响单凭行业本身的力量已经很难支撑了。我们需要用超越行业的认识边界、知识边界、资源边界来重新获取关照的力量。

当然,我们终究都是凡夫俗子,个体的主观愿望总也拗不过事实上的发展动能。

因此,我们必须要“一直在努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