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地产思想 |
楼市的持续高位运行,正在导致行业的公共关系紧张,尤其是开发商,不知不觉地陷入了一场公众信任危机中。
政府与开发商产生了一定程度的互信危机。在政府眼中,开发商越来越象个“坏孩子”,囤积土地,隐藏房源、多次推盘、恶意炒作。。。。。。因此,一年来的宏观调控有一半是规范市场主体行为的,说白了,就是奔着开发商来的。
公众与开发商的社会关系严重对立。在公众看来,房价高与开发商坐地起价、哄抬房价、任意定价等不无关系。网上有关房地产的骂战不堪,主要攻击对象就是开发商和网民认为的一切有可能成为开发商帮凶的人和机构。一项统计结果令人感到惊讶,竟然绝大多数置业人群都认为开发商“不良”,是“暴利者和掠夺者”。
开发商正在成为讨厌的甲方。十个行业服务商有八个在骂开发商太“牛”,谈判不对等,对专业服务的漠视,不注重品牌建设。。。。。
综上而言,在这一轮的房地产热市中,开发商看似是最大的赢家,其实也是最大的输家,他们赢的是金钱,输的是公众形象和消费者信任。尽管上述对开发商的各项评论中也有很多地方是有失公允的,对有些精英性开发商则显得更不公平。可是民意就是民意,当一个行业正在逐步丧失信任的时候,所有的参与者都无法幸免,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在我看来,开发商碰到了与不能赚钱同样困苦和危险的事情(当然大多数开发商认为只要能赚钱就好)。
当前开发商的这场公众信任危机也暴露出了相当一批开发商的“食利者”心态。比如开发商长期只做促销,不做品牌;开发商只向消费者收钱,并不注重或者善于与公众沟通;注重短期利益,不注重长远价值;要赚钱,不要赚情;在楼市向好的时候,在卖方市场时期,让自己成为过于强势的“甲方”。。。。。。如此等等,不一而足。今年的春交会开发商参与者少,一部分参展企业的漫不经心,在某种程度再一次充分暴露了很多开发商重赚钱不沟通的心态。要知道,人家麦当劳、宝洁没有什么时候生意不太好,但他们在各个层面与公众特别是消费者的沟通持续了100年了。
开发商们除了认为自己作为盈利组织的“赚钱”使命外,应该还要进一步思考:如何尊重自己的财富来源;如何建设可持续战略的外化方式;如何构建良好的行业形象和公众关系;可千万别除了是公众心目中的“暴民”外什么都不是了。
深圳一个持久做品牌建设与品牌传播的开发商曾经为他们与众不同的做法做过这样的解释:我们做品牌不仅仅是卖房子,我们还是为了表示对置业者给予我们信任的感谢、为了营造置业者住在我们建造的房子的自豪感、为了让我们的员工为在我们企业工作感到骄傲;为了让更多的人和组织信任和依赖我们信任。
这才是一个成熟开发商成熟的价值观和社会态度。
好时独自乐,坏时谁来帮?这句中国古话,不知今天的开发商还能不能听得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