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中美关系日益复杂,中国需要保持战略定力
(2022-05-05 16:05:21)
标签:
董秀成能源财经 |
分类: 学术观点 |
面对中美关系日益复杂,中国需要保持战略定力
在世界格局中,中美关系一直处于高度敏感状态,美国对华关系战略核心目标是制衡或遏制中国,这一战略其实一直没有改变。对此,中国需要保持战略定力,做到有理有力有节,积极应对。
中美关系演变愈发复杂
从历史演变过程看,朝鲜战争中中美较量,中国抗美援朝让美军战无不胜的神话破产;抗美援越让美国在印度支那灰头土脸,仓皇撤退军事力量让美国颜面尽失。
在中国改革开放初期,中美两国处于相对平和区,经济贸易关系日益融合,但美国试图通过和平演变改变中国。
小布什上台之后,曾经制定新的对话战略,试图将战略重心转向亚太地区,目标就是遏制中国,不过“911”事件之后,迫使美国将战略重心转向全球反恐,对华遏制战略被迫拖延。
奥巴马上台之后,加快了重返亚洲的步伐,核心战略目标依然是全面遏制中国的崛起,期间中美关系之间的矛盾和摩擦不断加剧,两国关系开始进入敏感历史时期。
特朗普上台之后,全球战略发生重大转变,开始在政治、外交、贸易、科技、军事等领域全面遏制中国,期间贸易关系、科技合作等出现严重倒退,核心还是全面遏制中国崛起。
拜登继承了特朗普的对华政策,在遏制中国发展和崛起问题上采取更加严厉的围堵政策,将美中关系定位为“竞争、合作、对抗”,两国关系变得愈发敏感和复杂。
俄乌冲突爆发以来,美国联合西方盟友对俄罗斯采取的异常严苛的制裁手段,目的在于通过制裁促使俄罗斯妥协和投降,试图让俄乌冲突长期化,牵制、压制、遏制俄罗斯在国际政治经济舞台上的实力空间,以维系美国在欧洲地区的主导权。
面对俄乌冲突,美国表现可谓“无所不用其极”,出手很快,也很猛,将乌克兰作为其霸权工具和“代理人”,并借机将欧洲“捆绑”其中,同时也不忘在世界其他地区兴风作浪。
美国在实施对俄罗斯制裁之时,并没有缓解对亚太地区的关注,其战略核心和目标没有发生改变。
这段时间,美国不断制造各种不实的言论,对中国泼脏水,发动舆论宣传,污蔑、丑化中国,甚至声称中国对俄罗斯进行了援助,违背所谓的“国际规则”。
最近一段时间,美国政府多名高官纷纷表态,声称会时刻关注中国与俄罗斯动向,一旦发现中国支援俄罗斯,就会对中国采取严厉措施,真可谓“贼喊捉贼”,傲慢无比,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美国副国务卿舍曼甚至向中国发出威胁,声称如今俄罗斯的遭遇应该让中国吸取教训,提醒中国不要对友邻出手,如此霸道言论令人难以理解,霸权主义思维可谓空前绝后。
目前,中美关系异常复杂,美国为了一己之私,已经接近“歇斯底里”的病态程度,已经为了目的而不择手段,已经失去了人类的道德底线和伦理纲常,哪里还有所谓的“人权、自由、平等”等。
在此背景下,中美关系未来演变趋势变得更加复杂,变幻莫测。
中国需要把握战略定力
目前,世界目光都在关注中美关系,因为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最核心的双边关系,直接影响全球政治经济格局。
许多政治家和学者都在分析,中美之间关系是否可以摆脱“修昔底德”陷阱,是否发生正面直接冲突。
不过,中国需要沉稳应对,无论国际反华政客如何煽动,如何煽风点火,只要中国能够保持战略定力,不为所动,不随风起舞,不与狼共舞,加持自身发展定力和国家核心利益,发展自己,壮大自己,那么就一定可以处理好复杂多变的中美关系。
当然,中美之间存在诸多分歧和矛盾,比如台湾问题、朝鲜半岛问题和南海问题,当然也包括香港、西藏和新疆等问题。
不过,中美之间客观上也存在诸多共同利益,如应对气候变化问题、全球经济发展尤其是供应链问题、贸易相互依存问题、伊朗核问题、朝鲜半岛无核化问题等等。
“修昔底德”现象是历史产物,既然是历史,那么也就无法说明其一定再度发生,只要中美之间建立良性大国关系,“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那么就完全可以避免陷入“修昔底德陷阱”。
中国一直坚持“以民为本”的理念,讲究“和”与“合”,这两个字内涵十分丰富,也就是“和平”与“合作”,正是人类社会应该追求的发展道路和思想。
面对中美关系变幻,中国必须保持战略定力,“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高度重视,沉稳应对,有理有据,迎接挑战。
竞争与合作,应该成为未来中美关系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今日的中国早已不是昔日的中国,今日的美国也不是昔日的美国,两国实力较量的境况已经今非昔比。
中国并不惧怕挑战和竞争,不会主动挑事,但也不会怕事。
在竞争与合作中,美国已经不会具有对中国“一边倒”的明显优势,中国也不会为美国提供通过竞争获取巨大利益的机会。
在应对美国竞争中,中国应该以长版对短板,以优势对劣势,你来我往,果断出手措施,只有对方受伤,应对才会有效,对方才不会轻举妄动,如果“杀敌一千而自损一千”,相信对方便不会行动。
总而言之,中美关系趋势日益复杂,中国需要保持战略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