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对俄石油禁运:为何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2022-05-06 12:55:22)
标签:
董秀成能源财经 |
分类: 学术观点 |
欧盟对俄石油禁运:为何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根据英国《卫报》报道,欧盟委员会提议在今年年底之前全面禁止从俄罗斯进口原油和石油产品,作为对俄罗斯采取的又一轮制裁的主要内容。
作为欧盟最高行政首长,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于5月4日宣布了上述消息,尽管这一提议并不令人感到意外,但也确实引起全球关注,对资本市场和国际油价均产生了直接冲击。
根据新闻报道,欧盟成员国正在审议新一轮对俄制裁措施,但是可以预见,成员国肯定存在分歧,而且分歧可能很大,因为各国对俄罗斯石油进口依赖程度不同,利益不同,当然意见也就不同。
不过从欧盟自身能源安全角度看,客观上需要减少或消除从俄罗斯进口石油,这是无奈之举,或许可以取得各成员国的共识,但现实情况很残酷,目标很美好,但实现目标很乏力。
根据欧盟委员会提议,欧盟成员国应在六个月内禁止进口俄罗斯原油,并在年底前禁止进口俄石油精炼产品,也就是说,给各成员国一个禁运时间表,在此期间尽快去找俄罗斯石油的替代方案。
然而,这件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六个月停止从俄罗斯进口石油,肯定不现实,因为某些成员国严重依赖俄罗斯石油,在短短几个月找到替代方案几乎不可能。
目前,欧盟进口俄罗斯石油占总进口比重的大约25%,从规模上过大,改变来源需要时间和过程。
另外,欧盟各成员国对俄罗斯石油依赖程度不相同,比如斯洛伐克和匈牙利等国高度依赖俄罗斯石油,让其在短短几个月内,完全另起炉灶,几乎就没有可能性。
对于上述提议,匈牙利已经明确表示反对,如何让匈牙利能够顺利转变为不再进口俄罗斯石油的国家,那么需要欧盟有充足的保证。
然而,目前欧盟委员会的提议方案中根本就“没有计划也没有保证”,所以不具有切实可行性。
当然,在欧盟在对俄石油制裁方案中,可以对匈牙利等国进口俄罗斯石油实施豁免,以获得相关国家投票支持,但是这个制裁政策的效果便大打折扣。
根据欧盟规则,对俄制裁措施提案需要27个成员国一致同意才可能正是生效,这其实肯定存在较大变数,如果某些国家,比如匈牙利、斯洛伐克等对俄石油高度依赖的国家的相关诉求难以获得保证,那么就有可能行使否决权。
或许,欧盟还在玩虚的,或者将远期目标与现实目标没有分清楚,只是为了制裁而制裁,以所谓的价值观引领政策,“口号”盛行而缺乏实质,而不是以实际情况为基础而制定政策。
可以预见,欧盟将以有序的方式逐步摆脱俄罗斯石油,逐步获取替代供应路线,最终摆脱对俄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