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也来谈谈唐骏“学历风波”话题
2010年7月12日/董秀成
最近几天,媒体和公众将焦点主要集中在一个人身上,这个人就是唐骏。我这里之所以用“学历风波”一词来形容所谓的“学历门”或“学历造假”等先入为主的词汇,是因为要告诫公众和媒体应该客观、理性地对待一件公众事件,切不可以“未审先判”地给人戴上大帽子,因为造假不造假需要科学考证,并不意味着公众或媒体就可以将人“定罪”。
至于唐骏先生是否学历造假,本人在此无法作出科学合理的判断,自己更没有资格对其妄加评论,因为从诸多媒体信息和双方各自观点的分析来看,确实还无法准确得出肯定或否定的结论。
本人在此强调的是,对于任何一件突发事件尤其是事关一个公众人物的名誉和利益的事情,公众和媒体都需要理性思考和冷静判断,任何狂欢、喧嚣、吵闹、谩骂尤其是对当事人的人身攻击行为都是缺乏理性的表现,这与建立和谐社会和以人为本的理念不符。
在我看来,社会需要舆论监督,需要众多的象方舟子先生这样的打假人士,方先生在自己的微博上表达意见是他的个人权利,不管其初衷和动机如何,或许是有计划的刻意“揭短”,或许是无意、无目的闲谈,这些都无可厚非。同样,唐骏先生针对质疑作出反应,这更加合乎本能和情理,我们更没有必要横加指责。
然而,一些媒体作出了过度反应,或者说,是媒体的“炒作”行为过度放大了方舟子先生的质疑,同时也过度放大了唐骏先生的反应,由此无限放大并通过网络媒体迅速传播和扩散,引起公众的强烈热情和狂热,又迅速引起传统媒体甚至是CCTV的关注,于是一件看似简单的质疑和回应便成为热点和焦点。
如果唐骏先生不是公众人物,或者提出“质疑”的不是学术打假人士方舟子先生,这一“风波”或许不会有如此膨胀的传播和扩散效应,由此可见,公众人物的言行非常重要,更加需要理性和谨慎。如果两位公众人物能够理性和谨慎,彼此坐下来认真沟通,消除一些误解,澄清某些事实,或许就可以避免本不该发生的喧嚣和吵闹。
此事件造成公众沸沸扬扬,媒体确实热闹喧嚣一阵子,或许对两位公众人物来说都没有真正的赢家,而对社会的影响却很大,人们怀疑这个,怀疑那个,或许会消极地夸大或放大公众对本来就很不理想的社会整体诚信体系的失望和扭曲。
同样,公众如果能够理性一些,不要过于狂欢、躁动,少一些幸灾乐祸,多一些包容、同情和宽容,采取理性思考来对待问题,这件事情会让我们这个社会更加和谐和自然。即使唐骏先生确实是造假,公众也没有必要穷追猛打,何况事件还没有科学定论。
媒体狂欢,缺乏严谨的考证态度和完备的报道体系。公众狂热地跟随媒体,社会情绪沸腾大于客观事实,这些都是我们这个社会缺乏理性的表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