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文接上篇)
到了古镇必然要去老街巷子里转转,去看看当地人真实的民居生活。我拐进了一条巷子里,爬坡上坎、拐弯抹角,这是镇远的老房子依山就势的必然结果。
此时已是黄昏欲黑,再加天气阴霾,古巷里更显昏暗浑噩,这反倒加重了古朴的氛围,也就越发显得“掉渣”。真庆幸有不少明清时期的老屋保存完好,布局和形制总体上是江南民居风格。资料上说镇远的建筑有‘歪门邪道’一说,以为只是夸张,亲眼所见还真是果不其然,每户院落的大门没有与道路平行的,而是转过一些角度斜向开设。看到一面墙壁上有如下记载:“歪们邪道’古巷子,巷中有巷,巷中有井,巷下有沟,巷对码头,巷通驿道,巷通深宅”,此话确实不假。
看到路边一大户人家的门口有广告明示,“欢迎参观,票价3元”。房主人是一老太,没见欢迎的笑脸,只见木讷表情,神态和她的老房子一样的“古老”,也许这是人家作为“大户太太”高贵的矜持吧。庭院里四处可见精雕细琢的各种花纹图案,花鸟鱼虫,栩栩如生;由于院子依山而建,与一般的江南庭院有所不同,院中回廊,依山势起伏;回廊上也雕梁画栋,精巧别致;房舍全都是用木石结合而成,设计巧妙,雅致清幽。可以想见当年,这户人家该是何等的荣华尊贵,难怪“名家”牌匾高挂,其“威严”不是一进门就看到写在了老太太的脸上吗。
告别“热情好客”的主人,我沿着青石铺就的巷路继续前行,房舍随山势层叠着,老妇、顽童、古井边的挑水人,四处散发着平和的生活气息,脑海里却是久远的斑驳,这种原始的“掉渣”的幻象,将我一次次带进时光交错,似乎身边有人在问,镇远古城的历史就是从这里开始的吗?
(未完待续)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贵州行系列图文连接:
1、贵州行,从小七孔的绿色惬意开始
2、流连小七孔,天籁汇聚响水河
3、碧水林中漫,清泉石上流
4、都匀有条石板街,满目琳琅形色色
5、镇远古城,在绵绵阴雨中鸟瞰
6、悠悠潕阳河水,润泽出镇远一方灵秀
7、感怀于镇远的风骨——防火墙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