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胡同是通往心底的路

(2017-08-12 08:50:27)
标签:

大公报

李丹崖

心灵点击

胡同是通往心底的路

胡同是通往心底的路

李丹崖

有人的地方就有城市,有城市的地方就有胡同,有胡同的地方总藏着很多人难以释怀的故事。胡同是一座档案馆,光阴流走,有些事情终归带不走,留下的东西,还有胡同帮我们收藏。

“胡同”这个词最早是这么写的——“胡衕”,意思很明了,不管月光多么古老,这里总有个人与我们同行。是的,胡同矗立处,一寸年华一寸芬芳。

胡同装载繁花,也装载一帧又一帧倩影。萧红曾在《呼兰河传》里写过一个名叫“黑瞎子胡同”的地方,据传是因巷口曾拴着一个黑瞎子而得名,这条胡同位于呼兰城的中心区域,其间,老字号手工匠人、糕点铺子,书社、茶社、医馆……贩夫走卒,云集于此,俨然一条灌满人间烟火的小社会,这是萧红最爱的去处。这样一条胡同,我们可以想象萧红曾穿着裙装穿梭其间,吃过一串冰糖葫芦,去某处医馆里买过药,甚至她还是某某书社的常客,“黑瞎子”成为萧红及一代人心中难以磨灭的记忆。

胡同站立砖墙,也站立人的背影。鲁迅先生1912年到了北京宣武门外南半截胡同之后,每日生活、工作、执教,忙碌于家、书馆、学校之间,一直幽居胡同14年,贵人关胡同、西单、宣武门一带、城隍庙街、石老娘胡同、前桃园、南草厂、半壁街、德胜门内、针尖胡同、达子庙等北京的100多条胡同都留下了他的身影。有位诗人说,如果酒到微醺,在这些胡同晃荡,还能瞥见鲁迅的影像在。

胡同生长青苔,也生长心事,但胡同里的人总能替你消解。192310月,郁达夫来北京大学任教,住在巡捕厅胡同长兄家,其实,这时候的郁达夫是出来散心的,他帮别人教授统计学,怎是他所想的呢,他只不过是想“转换转换空气,振作振作精神”,这时候的郁达夫,收入甚微,仅为20-80元,即便如此,还不忘提携文学新秀,他曾多次前往银闸胡同中看望沈从文,还常常在微雨的午后与诗人冯至一起在小饭馆里小酌,“酒,实际并没有喝多少,可是他的兴致很高,他愤世嫉俗,谈古论今,吟诵他的旧作……”可以说,多少胡同深处都飘满了郁达夫的诗情。

“胡同”这么名字,听起来多好听。犹如水滴落到青花瓷缸里,叮咚一声,幽深,似有水墨晕染而开。

许多地方的胡同,都是“一街一品”,譬如,我的故乡亳州的胡同,有“干鱼市胡同”、“铁果巷”、“白布大街”、“翠花巷”、“帽铺街”……每一条胡同里都承载了一代手工匠人的记忆。这样的胡同是一条分割线,似掌纹,有的关乎情感,有的关乎仕途,有的关乎生命。

有些胡同是传奇的发生地。若干年前,当我们听到陈升的《北京一夜》,感慨于那条名叫“百花深处”的胡同该有多美好,让陈升写出了这样耐人吟唱的音乐作品。

时光匆匆,没有一条胡同是空着的。我始终觉得,每一条胡同的尽头,都有一颗怦然心动的结果在等待,有人说,“贼不走空”,胡同也是,它不光能让我们抓到自己心里的贼,也能帮我们找到心中澎湃已久的愿景。

胡同,是一条条通往我们心里的路。

1150字)

《大公报》2017812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