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偎雪煎茄

(2016-12-07 13:29:40)
标签:

新安晚报

李丹崖

皖北美食

美食

偎雪煎茄

偎雪煎茄

李丹崖

冬日渐渐走向深处的时候,人见到食物会格外亲切,尤其是被盈盈一碗热汤煨着的食物,譬如,煎茄子。

深冬的茄子在菜市场里,显得格外新鲜,室外的白雪、臃肿的冬衣、卖菜人赤红的脸膛,与紫色的茄子映衬在一起,画面分外温暖。

    茄子这种时蔬,在皖北的冬天是很少能见到的,秋末,茄子已垂垂老矣,吃起来涩苦难耐,皖北人冬日吃到的茄子,多是从南方运来,外面敷上厚厚的棉毡。也恰恰是因为少,加之冬日本来可以吃到的时蔬寥寥无几,才显得尤为珍贵。

    茄子若依人来比,应该算是蔬菜界的扈三娘了。紫褐色的茄荚是它的铠甲,圆润的身躯,略略带一些肉感,这又和扈三娘是何其相似,有一些刁蛮,有一些俏皮,食色俱佳,秀色可餐,深得食客们的喜爱。

    北风吹得紧时,人喜欢吃一些油脂较重的食物。油煎茄子无疑是最好的吃食。茄子洗净后,切成薄片,放在案板上醒着,这时候,用面粉和鸡蛋和成面糊,加少许的盐巴,面糊制作完毕后,案板上的茄片已微微渗出些水分,这时候,把切好的茄子放到面糊里浸润,直到裹上一层“糊衣”,这时候,就可以煎制茄子了。

    煎茄子最好用菜籽油,茄子清爽,菜籽油有一股浓郁的香氛,这气息可以一度让人想起春天。菜籽油的油温达到六十度左右,把包裹了糊衣的茄片放到锅内,油的多少以微微漫过茄子为宜,茄子与菜籽油在锅灶中用温度热恋一番,翻到另一面,再一次温情脉脉,待茄子外的面糊煎到金黄色,用筷子扎一下,有热气冒出,可以看到茄子微微泛青,有清香溢出,茄子就剪好了。

煎好的茄子,用白瓷盘装起来,极其好看,瓷白如雪,茄子是雪地上行走的美人,还穿着貂皮,雍容富贵。的确,一切煎炒类的食物都是有着一种雍容饱满之香的,因此,也可以佐以甜酱来吃,或是大葱丝,别有一番味道。

清代李渔在《闲情偶寄》的“瓜茄瓠芋山药”一节中这样记述:

“瓜茄瓠芋诸物,菜之结而为实者也。实则不止当菜,兼作饭矣。增一簋菜,可省数合粮者,诸物是也。”

按照李渔的说法,瓜、茄、瓠、芋都属于蔬菜中的果实类,还可以当做主食。增加一簋菜,可以省下很多主粮。因此,煎茄子当成主食吃,甚为妥当。

到了宋代,就有人开始在雪天煎茄子了。宋代尚无大棚蔬菜,但是,他们聪明,懂得制作茄干,

宋代的《浦江吴氏中馈录·谈茄干方》这样描述茄干的制作方法:“用大茄洗净,锅内煮过,不要见水,掰开,用石压干,趁日色晴,先把瓦晒热,摊茄子于瓦上,以干为度,藏至正二月内,和物匀,食其味如新茄味。”据传,当年,欧阳修在亳州任知州时,曾用自己私藏的茄干,煎来宴请士人,深得人们喜爱。其实,宋代,茄子称之为“落苏”,欧阳修到亳州来,多少有被贬之意,众人皆不知,这是在自嘲。

冬日落雪,呈皑皑之势,这时候,偎雪啖茄,把煎好的茄子和青菜叶、粉丝一起来煨,也不失为一道美味。两碗下肚,吃得汗津津的,格外温暖。出门去,无边的寒冷都退避三舍了。

1200

《新安晚报》2016127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