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万里穿越:远征额济纳(16)

(2006-10-29 23:30:10)

万里穿越:远征额济纳(16

 

二十一、

 

二道桥附近的胡杨林很负盛名。吃罢早饭,我们就再一次赶去那里。

 

这里有两株巨大胡杨,连理接枝,冠如巨伞,遮天蔽日。游人不是很多,我们围着两棵树从各个角度拍照,八个人还在树下拍了合影。

 

万里穿越:远征额济纳(16)

连理接枝,冠如巨伞,遮天蔽日

 

由于胡杨风情节 108开幕时额济纳河才开闸放水,故现在二道桥下没有水,看不到河水倒映胡杨的景象,这是一个小小的遗憾。总是由于时间紧,俗话说,驴唇和马嘴不可兼得。哈,这词儿没听说过吧?

 

万里穿越:远征额济纳(16)

老影友

 

阿滨说,再过几天,大约在10月中旬,胡杨的叶子落在地上,这里树下将一片金黄,与蓝天和树上的胡杨叶子交相辉映,煞是漂亮。老刘突发奇想,说组织当地人民群众四处捡来胡杨的落叶,“铺”在胡杨树下,呵呵,主意不错,只是来不及了。

万里穿越:远征额济纳(16)

车玻璃倒映的胡杨

 

其实,此前在早晨起床后,我已经在我们宿营的地方拍了一两张满地金黄叶子的图片了,当时没有意识到,回到北京才觉得老秋真是“艳福”不浅,那色彩可真“黄”,不是一般扫帚能扫的,嘿嘿,绝对漂亮。

 

万里穿越:远征额济纳(16)

那色彩可真“黄”,不是一般扫帚能扫的

 

中午11点,我们去转达来呼布镇的市场,忽然想起在镇子一隅还有个喇嘛寺,刚来时由于大门紧闭没能进去。经当地人指点,说后门是开着的,并不拒绝有人来访。于是,我们打算去看一看。

 

万里穿越:远征额济纳(16)

寺门开着,不收门票

 

万里穿越:远征额济纳(16)

墙壁上有壁画,转经筒、幡竿与经幡俱全

 

 

寺门开着,不收门票,小小寺庙幽静得很,与藏区的喇嘛寺无异。大殿前面墙壁上有壁画,转经筒、幡竿与经幡俱全,一座白塔矗立院左,上有藏传佛教通行的图案。殿内陈设很简单,可以燃点酥油灯,功德箱是必不可少的,布施多少不拘,随缘。始终不知道这间喇嘛寺叫什么名,地图上没有标注,也没来得及问当地人讨个究竟。

 

万里穿越:远征额济纳(16)

一座白塔矗立院左

 

 

从喇嘛寺出来,去转了一下市场,车内空间紧张,不能多带东西,但也不忍心不为额济纳的经济繁荣做点贡献。小小沈最可爱,买了两个哈密瓜,说是带给同事和室友,有点隔山买老牛的味道。这两个哈密瓜命运多舛,一路上被大家作为狼口之羊,惦记着谋杀之。每当下车休息,就逗小小沈:“小小沈啊,把哈密瓜拿来吃了吧。”一开始的时候,丫头极力护着不让动,直至到了巴彦浩特,丫头想通了,屡次主动想与大家分享,这样一来,大家也就再无想吃其瓜者,就是逗着她玩儿呢。

 

万里穿越:远征额济纳(16)

去转了一下市场

 

依依不舍地上车,我们将离开达来呼布,离开额济纳。车子缓缓开动了,再也不能吝惜CF卡的空间,把相机伸出车窗按动快门,不管什么,都是风景。路两侧的胡杨林向后掠去,我们驶出八道桥,奔向巴丹吉林沙漠,那条笔直的省道,直通我们返程的第一站——乌力吉。

 

万里穿越:远征额济纳(16)

路两侧的胡杨林向后掠去

 

古往今来,人们总是喜欢重复前人的老路,无论城市的道路如何扩建,大抵上都是在原有道路的基础上改造。无论政府还是百姓,路都备受重视,因此才有了“丝绸之路”、“茶马古道”等等,昔日的驰道和驿路,大都城今日交通的前身,为公路、为铁路,也俱为邮路。

 

万里穿越:远征额济纳(16)

揭去路面上的柏油,我们也许就能接触到成吉思汗们的足迹

 

看着车轮下这条笔直的道路,我想,这也必定是在古人走出来的道路上铺设的。揭去路面上的柏油,我们也许就能接触到成吉思汗们的足迹,他和他的追随者们在这条路上策马狂奔,横扫大漠,跨过直布罗陀,兼并欧亚,耳边的风声仿佛呼啸着他们狂飙迭起的猎猎战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