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品邮日历 |
武连驿地曾兴学
武连驿,旧在剑州(今四川省剑阁县)以南八十里武连镇。武连本名武功,西魏废帝三年(公元554年)曾置县,后废。宋庆元年间,县令何琰曾治理驿路,种植松树,有“种松碑”记其事。自神宣驿(在今四川省广元市)到此皆为栈道,地势险要。清曾国藩有《早发武连驿忆弟》诗,从中可看出端倪:“朝朝整驾趁星光,细想吾生有底忙。疲马可怜孤月照,晨鸡一破万山苍。曰归曰归岁云暮,有弟有弟天一方。大壑高崖风力劲,何当吹我送君旁。”光绪年间,武连驿曾修建乡学发展教育。
民国《剑阁续志》中收录清人张载阳《武连驿新建学宫记》,其中较为详细的记录了武连驿兴办乡学的经过。武连驿地处蜀中腹地,“为南北通衢”,以五丁凿山故事而闻名,“上连秦陇,下连岷峨,嘉陵带其左,涪江襟其右”;附近还有景纯卜台、放翁诗碑、觉苑寺、逍遥楼、种松碑等诸多名胜,很富文化传统。武连驿“聚族居者不下数百家”,是人民聚居之地,或务农种田,或驾车经商,然而,“弦诵之声缺如”,也就是说,缺乏读书歌咏的氛围,可见兴学之事迫在眉睫。
《武连驿新建学宫记》中说,咸丰初年,“先君子天经公”可怜武连驿一带的人们失学没有书读的境遇,召集父老乡亲十余人,“各捐钱若干缗,岁取其息,以为兴学之资。行之数十年,所蓄略厚”。可见,清代的时候,武连驿的人们就懂得了以集资的方式设立办学基金会,这恐怕是我国最早的“希望工程”了。到了光绪十一年(1885年),武连驿开始勘建学宫。先在武连驿东山之麓建立圣庙,让入学的学子们学习尊师礼仪,并在东南高峰处修建一座塔“以壮观瞻而培地脉”。在圣庙和塔旁设立乡学私塾,作为“子弟读书之所”。乡学兴办之后形成了很好的学习风气,“驿人皆彬彬响学”,都希望自己能走进学堂将来奔向仕途,一改往日“稚鲁无文”局面,“风气一变矣”。
据《武连驿新建学宫记》说,当时,传播西洋文化的“新学”已经兴起,“远则泰西(指欧洲各国),近则日本,而圣学几废矣”,当然,武连驿乡学崇尚的还是孔子的“圣学”。而无论如何,发展教育,给人们创造一个读书学习的空间,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