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西班牙古代哲人葛拉西安的《智慧书——永恒的处世经典》,这本书与马基雅维里的《君王论》、孙武的《孙子兵法》并称世界古代三大奇书。老葛以对“人类愚行的深恶痛绝”,抱着“人有臻于完美的可能”、“善必胜恶”的良好愿望,将自己处世所悟集成三百则箴言警句,让人懂得“明慎之道”,值得一读。
本书第140则是《凡事取其精华》:“有良好品味的人一生快乐。蜜蜂径寻酿蜜之花粉,蝰蛇则搜求造毒之苦物。由于品味不同,有的追求美好之精萃,有的追求丑恶之糟粕。世间万物,均各有其美好……有些人性格非常挑剔,他们能在一千种美好的事物中找出一处缺憾来加以责难,并将其曲解扩大。他们是强者和智者的垃圾收集者,背负着沉重的暇疵与缺失:他们指责强者与智者的缺憾却看不到其高明之处。他们是不幸的,因为他们只与苦涩打交道,只与缺憾为伍。有些人的品味则会令人高兴:在一千种缺憾中他们也会发现幸运之神所垂青的一丝完美。”
读一读,想一想,是不是很有嚼头儿?老葛是17世纪人,如果将科学技术进步的堆积排除在外,比起古人,现代人的智力真的没有多大进步。笔者同意老葛这样的观点,作为人啊,品味真的很重要,这里说的是人的本身。
人总是喜欢给其他物类及其行为定位或者定性,作为人类自己的价值参照。比如,认为“蜜蜂径寻酿蜜之花粉”是高尚的;“蝰蛇则搜求造毒之苦物”就是邪恶的。这样未免偏颇了。比如人有社会分工,王进喜和时传祥都是劳动模范,一个采石油一个掏大粪,是社会分工,没有高低贵贱。那么人类能不能善良平等的认为蜜蜂和蝰蛇都是“劳动模范”呢,无论是“径寻酿蜜之花粉”还是“搜求造毒之苦物”,是不是也只是分工的不同,没有善恶之说呢。狼心狗肺未必坏,佛意菩提未必好,平等是真。
然而,人类毕竟是万物之灵,现有的发现看来,能够大刀阔斧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只有人类。因此人类有资格评说这宇宙间的所有现象。善恶皆人类所为所界定,跟其他任何物种无关。
人还是应该有品味,心理健康是做人的基本。现实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这样一种人,他们心理很不健康,内心之中总是装着他人的阴暗面,很难看到别人的长处,以至于形成了他生活中的习惯。就像老葛所说的“性格非常挑剔”,“他们能在一千种美好的事物中找出一处缺憾来加以责难,并将其曲解扩大”。比如,你要问他认不认识张三,他会例举张三一件最恶心的事情来证明他认识张三:“不就前些日子偷书店的书让人家抓着那个吗?”是的,张三他确实有过这样的事情,但张三还曾经拾巨款而不昧收到过失主的锦旗呢。为什么不在自己心中多储藏一些别人的好处呢?为什么非要做“垃圾收集者,背负着沉重的暇疵与缺失”而“只与缺憾为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