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9月,朝阳区金台西路北口东侧,建成了一块街心花园,垒土为山,植花种草,砖石铺地,中有卧石一通,上刻“金台曦照”,为街头一景。不久,《北京晚报》刊载署名老木的文章,质疑“金台曦照”的提法。朝阳区政府网站上则有题为《呼家楼街道投资80万元建成“金台曦照”街心花园推进和谐社区建设》短讯一则:“……呼家楼街道投资80万元,在金台西路、呼家楼北街、金台北街、盖板河的交汇处建成‘金台曦照’街心花园……”短讯还就“金台曦照”做如下解释:“‘金台曦照’,寓新意为充满蓬勃朝气的晨曦照耀在这片富有生机的热土上。‘鸡筹频催千嶂晓,戍鼓能振万重山’,朝阳必将载万丈晨曦之光冉冉升起。”可见,“金台曦照”有其设计者的用意。
质疑“金台曦照”者,盖因“金台夕照”之故。“金台夕照”与居庸叠翠、蓟门烟树、卢沟晓月、玉泉趵突、西山晴雪、琼岛春阴、太液秋风并称“燕京八景”,七景均有准确地点,唯“金台夕照”原址众说纷纭。“金台夕照”之金台,即“黄金台”,为战国时燕昭王所建,燕昭王置千金于其上,广招天下贤士。无论古籍还是民间,对金台台址有多种说法。隋代《上谷郡图经》:“黄金台在易水东南十八里。”北魏《水经注》:“固安东有黄金台遗址。”明代《长安客话》:“黄金台有二……胜迹在定兴。今都城亦有二。” 明《帝京景物略》载:“易州,易水边二处,都城朝外一处,有三处黄金台。”清代《宸垣识略》载:“永定门外三里有黄金台。”有人认为广渠门夕照寺是“金台夕照”故地;有关清史专家说,乾隆帝曾把“金台夕照”的石碑立在朝阳门外苗家地教场东边半里的土丘上,具体地点应在关东店南3501厂内,在1935年出版的《旧都文物略》中,还能见到石碑倒卧的照片。
那么,红庙路口北面的金台路是怎么来的呢?原来,40多年前在水碓子东侧曾发现乾隆御书“金台夕照”碑残部,便将这条新建街道命名为“金台路”以资纪念。几年前,红庙北里社区入口处还建立了一座“金台夕照”牌坊;金台西路2号的人民日报社内也建有金台园景区,《人民日报》还辟有“金台随感”栏目,已成名牌。足见“金台夕照”在这里的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