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化古驿聊斋陈桥兵变赵匡胤 |
分类: 品邮日历 |
陈桥驿,位于河南省新乡市封丘县东南的陈桥镇,西南距开封市四十五里,因驿北有陈桥而得名。五代、北宋时,是汴京至河北大名府的首驿。宋时曾设斑荆馆,以接待辽使。宋徽宗崇宁四年改为道观。陈桥驿还是历史上著名的“陈桥兵变”的发生地。
五代时,后周大将赵匡胤屡立战功,官至殿前都点检,统领禁军。他还兼任宋州(今商丘县南)归德军节度使,防守都城汴京。公元959年(后周显德六年)周世宗死,其七岁子恭帝柴宗训继位。重权在握的赵匡胤见时机已到,在赵普、石守信等亲信的策划下谋夺帝位。公元960年(后周显德七年)春节,赵匡胤指使人谎称北汉和辽会师南下,宰相范质等不辨真假,派赵匡胤率大军迎敌。赵匡胤借机屯兵陈桥驿。据《宋史》载,当时有个叫苗训的军校,号称知晓天文,利用“假日”的自然现象,说看到天上“日下复有一日,黑光摩荡者久之”,是改朝换代之象,鼓动军心思变。赵匡胤授意将士给他穿上黄袍并在军中盛传“点检做天子”,他骑在马上揽着缰绳,问诸将:“我有号令,尔能从乎?”将士们表示惟命是从,他又说:“太后、主上(指后周恭帝),吾皆北面事之,汝辈不得惊犯;大臣皆我比肩,不得侵凌;朝廷府库、士庶之家,不得侵掠。用令有重赏,违即孥戮汝。”随后,他和赵普率军回师京城,与城内石守信里应外合,军纪严明,秋毫无犯,孤立了后周,争取了民心,控制了局势。正月初五,赵匡胤正式登基。
由于他原是宋州归德军节度使,因此把国号定为“宋”,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为避免重蹈晚唐、五代灭亡的覆辙,宋太祖两次宴请石守信等大将及王彦超等各镇节度使,劝他们交出兵权,赐良田美宅,终其天年,消除了再发兵变和藩镇割据的隐患,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清代张怀桂有诗《陈桥驿怀古》:天子争传点检名,黄袍才著便回兵。深宫杯酒释危疑,开国河山次第平。”兵不血刃建立的宋朝一度科技发达,文化繁荣,经济昌盛,成为我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
清代诗人查初白“千秋疑案陈桥驿,一着黄袍便罢兵”的诗句,与岳蒙泉“皇袍不是寻常物,谁信军中偶得之”的诗句异曲同工,都表明“陈桥兵变”是有预谋的,另一位清代学者顾贞观曾作《满红红》,其中写道:“朱仙镇,陈桥驿,相望处,城南北。这两重公案有谁参得,前后班师同假诏,金牌字映黄袍色。”“陈桥兵变”使陈桥驿名扬天下,陈桥古驿原地还有“宋太祖黄袍加身处”及“系马槐”等遗迹,供人们凭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