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公正对待厦门大学和它的高尔夫球课

(2006-11-03 13:05:32)
分类: 随想

最近网上对厦门大学的关注度一下子提高了,原因是厦大的校长在一次公开场合宣布把高尔夫球课列为该校的选修课,以及某些专业的必修课。(另外几所大学也有此举)而且把精英教育和高尔夫联系了起来,这一下,很多关心中国高等教育的人不答应了,奋起而口诛笔伐,大有把厦门大学,乃至整个中国高校的教育理念彻底清理一遍的架势。反驳的理由和论据很是充分,逻辑上也都似乎是无懈可击,但以此来否定厦大对于精英教育的培养理念,显得有些草率和片面了。我想,如果那些“讨伐者”深入过厦大内部,经历过其教育模式,也许就会更为理智也更为全面地来看这个问题了。

诚然,精英教育的内核并不在于修建一个高尔夫球场,让学生打上两竿子高尔夫。精英教育的模式和培养方法在中国还处于一个很不成熟的阶段,我想不光是厦大,就算是更数一数二的高校,甚至是国家有关教育机构,也未必能阐释出符合中国国情的精英教育的出口在哪里。所有的人都在摸索,都在尝试,都在以自己学校的实际来探究。开高尔夫球课只不过是一个探索精英教育的新鲜之招,何以招来如此之多的非议,而且还要一棍子打死。如果人人都裹步不前不敢创新,或是前进一步就引来喝棒连连,那还有谁来做精英教育的探路石,精英教育的探索和前进之路又从何谈起。

当大家热衷于站在各自的立场上对此事评头论足时,有多少人问过厦大的学生是否欢迎这样的课程,有多少人试想过:选修此门课程的学生在若干年后会如何评价大学生涯里的这段特殊经历。我想,学生本人的感受和他们今后的评价显得更为重要。毕竟,他们是当事人,是直接的体验者,他们应该更有发言权。

其实,厦大在课程的设置上还是很费心思的,尤其是选修课方面。当年我在厦大读书的时候,全校每个学生都必须在选修课上修满学分才可以毕业,而且规定:文科和艺术类院系的学生必须修够理工和经济类课程的选修学分规定,而理工和经济院系的学生必须修够文科、艺术类课程的规定学分。修满学分后,你可以自由选择任何的选修课程。就是在这样的全校选修课规定中,我和我周围的同学都受益匪浅。同宿舍的几个同学都很满意一门类似建筑透视的课程,因为我们文科类的学生很难在自己系的专业课程上接触到这些门类的知识。我记得我选修过企业管理、证券知识、生态学等等,记不太全了。对,我还选了一门很枯燥的纯理工类的“系统科学方法论”,虽然听不太懂,但我起码明白了哲学和数学、物理的关系原来真的是如此紧密和玄妙,让我明白了为什么钱学森之类的科学家说:到了科学的最高境界就是哲学指导工作。

修够规定的选修课学分后,我们同宿舍的小小还选了“音乐欣赏”之类的艺术课程,我还上过一门“易经原理和科学运用”,噢,飞飞还选了一个“汉字速记法”,都挺有意思,让我们体会到了各种学科和知识的奥妙和神奇。由此,我们还领略了不同院系的老师的风采,比如飞飞的“汉字速记法”的老师是一位外文学院的老教授,我们不仅认识了他,还听他给我们讲了很多关于苏联军方援助中国空军的故事,当然,还蹭了老师一顿饭。教我“系统科学方法论”的老教授满头银发,他是数学系毕业,但对物理很感兴趣,所以后来的研究都是在物理领域。每当他说起宇宙啊,核物理啊,原子啊之类的东西,总是兴奋不已,那种满足感和自豪感溢于言表。从他身上,我第一次真切的体会到了一个自然科学的研究者的那种内心的质朴和激情,完全不同于我们搞文科或艺术的老师,是另一番魅力。我想,那些理科和经济院系的同学选修了我们文科的课程,他们一定也是很新奇,能得到很多很丰富的感受吧。

总之,接触不同的学科知识,接触不同风格的老师,是做学生的一件幸事。那个时候,只要全校选修课的课程单一发下来,大家都很兴奋,课程可谓是“琳琅满目”。尤其是“逼迫”不同门类的学生必须互选课程,真的是很棒的一个规定,尤其是现在参加工作了,才知道那些选修课对自己是多么重要。

我想,高尔夫球课对于厦大的学生来讲,只不过是在每学期的全校选修课的单子上多了一个项目,让大家多了一个选择而已。开设一些学校力所能及又有特色的选修课不是什么罪过,反而应该是好事。比如厦大有一门选修课是“闽南语”,这不也挺好嘛,能掌握闽南语还能增加不少就业机会呢,说不定高尔夫球课学到的东西也会在将来找工作或是工作中的某个时候派上用场呢。

另外,还要对那些阐释精英教育为何物的学者们澄清一个事实:厦门大学不是只会修高尔夫球场,它同样很注重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我所在的新闻系就和厦门的一个智障学校是常年的联谊单位,系里定期会组织大家去看望那些智障儿童,我周围的一些同学还经常主动地去看望那里的孩子,和他们建立了很深的友谊。系里的信箱经常会出现那些孩子写给我们的信。我也曾经去过一次,我感觉,那种和智障儿童面对面的关怀和交流就是对我们社会责任感最好的一种培养方式。厦大的学生团体也和当地的很多单位是联谊关系。我还跟随过一个厦大的社团到鼓浪屿的守卫连队去参观、交流,看到他们免费在岛上为游人送水、指路,很有感触。

精英教育中要培养的社会责任感、服务意识和平民意识并不会因为一个高尔夫球选修课而受到影响。在厦大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其实不算是故事,应该算是一个情节。说的是一个即将从厦门大学毕业的学生,在临离开母校之前,要做一件很重要的必须要做的事情。他手拿一束鲜花,来到了厦大校园中的校祖陈嘉庚的塑像前,献上鲜花,并深深鞠了一躬,很真诚地说了一声:“谢谢。”这就是他离开母校前的最后一个心愿,这最后一个心愿就是感恩。我想,精英教育的第一课,社会责任感的第一课,就应该是学会感恩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