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秋,很多人会想到北国遍地的红叶,万山红遍的酣畅淋漓;也有人会想起各地的老银杏树,黄澄澄的一树。但我还是会想到故乡满地金黄的秋景。也许这是一种本能的怀念,童年里不多的关于玉米秋收的场景,跟着爸爸叔叔们一起犁地耙地的场景,坐在耙上屁股都要礅成几瓣了,但也是满心的喜悦。
可惜好多年不回家秋收了,今年中秋回家,秋收已过,叔伯兄弟们都忙着最后的播种。而且我家的地也已经给叔家耕种了。
没成想竟然能在东莞看一场丰收的秋。周屋对于我来说是一场艳遇。
东城的周屋紧邻着黄沙河和寒溪水的交汇口,是个名符其实的鱼米乡,直到今天这里依然保留这大片的稻田。原本是孓遗,不想却成了绿水青山的资本,成了村中对外旅游的噱头。创意稻田,每年都有一个不同的图案,我本是冲着创意图案而来,但到了田间地头却早已忘记了。
那是一片金黄的海。
田间小道上开着杂花,长着杂草,一切都是天然的。农家老太太在路边摆出了刚从地里摘下的豆角、菜心、茄子、甘蔗,还有挖出来的番薯之类。看到游客便示意买一些。但并不喧嚷,也不强求。不上学的小孩也会扛着甘蔗问:叔叔,你要买根甘蔗吗?我摇摇头,他们便笑着离开了。
田地里是五颜六色的游人。不少长枪短炮,不少穿着奇装异服的“美女”,当然到这里多少都有点中国风,否则就太不衬。闺女是看到穿这类衣服的都走不动的,“爸爸,快看啊,都是美女啊。”“你快点啊,都看不到美女啦。”我告诉她,我们宝儿就是美女,爸爸不看她们。闺女就笑笑,但还是用小手指着美女给我看。
最后还是买了甘蔗,闺女抱着啃得很开劲。
但周屋稻田不是我家乡的味道,这里的农药味道太浓了,熏得我脑仁儿疼。但闺女好像没事儿似的。穿过林子,还是站在池塘边深呼吸一下不错。黄槐花开了,一树树挺漂亮的。池塘的那一边是周屋的老村了,古朴的祠堂和街巷,微耸的后山上绿树荫翳,池塘前方沿河是一排傲人的老榕树,苍劲如墨。这是周屋最漂亮、最温馨的地方了。
这是我第三次赖周屋了,但是却是第一次看到秋天的稻田。虽不及家甜香,也颇感欣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