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http://blog.sina.com.cn/u/1224993263
首页
博文目录
关于我
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个人资料
微博
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博客等级:
博客积分:
博客访问:
关注人气:
获赠金笔:
0支
赠出金笔:
0支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老家浚县】冷雨之后逛夜色古城浚县
(2017-10-17 08:57:44)
标签:
浚县
大运河
海棠
角楼
大平调
分类:
【天涯行者】
这个国庆,因为要接老妈、媳妇和孩子们回来,所以早早地便回去了。但一见到家人,似乎也不想出门去逛了。即到要离开的时候,才发现居然这次回来,都没有到县城逛逛,哪怕就是骑着车子随意撒上一圈。而且从二号起,骤然的降温,也让俩宝贝都有些不适应,天气奇冷,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我来的当天。
只能夜间出行了,趁着俩娃睡了的时候,我便骑了车子出门。几分钟便进了城。西城门外的老卫水河里已经蓄了水,河面上笼着一批游船,这是专为十一准备的。上次来的时候,河里基本还是空的,旱的。国庆期间,西城门内的戏楼子里唱大戏,闺女每天都要来听。第一天是县大平调剧团的演出,听了它的《铡包勉》和《盘破》,这是浚县大平调的代表性剧目之二了。闺女高兴得不行,还爬到戏台上,扒着上场门看,那两个演员也很有意思,回身看到她,就冲她笑笑,闺女就更走不动了,非要等到下戏跟人家拍照不可。第二日是豫剧,上午唱得《拷红》,下午唱得《陈平打朝》。闺女很喜欢看。从卫河上过时,看到有船就嚷嚷着要坐船,我就说:“这么冷,坐在船上会冻病的。”闺女也很听话,“嗯,哥哥也没来,要跟哥哥一起坐。”之后天气不美,闺女虽然总念叨着去听戏,但也终于没有再进城听戏,不过好像也没有唱,因为下雨太冷,戏台下站不住人。
夜色里的浚县城,多了几份安详。黄色的等待笼出一个城墙的轮廓,简简单单。原来云溪桥下的灯火居然没有亮起来。西城门和西北角楼是装饰的重点,映在河水里,旖旎了不少。大运河广场上弥漫着广场舞的欢乐,和小商贩烤制面筋、饼面的香味。当然还有专门凑热闹哄小孩的各种气球、小玩具。仿古的西大街挂着红色的灯笼,红红火火,尽头便是已成为国宝的文治阁。文治阁周边的地面整治过,成了八卦形。整个古城内四条大街都成了条石路面。骑上去当然对屁股也是一个极大的考验。东、南、北三条大街上则是成排的白色街灯,因为古城的整治升级目前主要集中在西大街这一带。折到北大街又拐进文庙前大街,红色的灯笼摇曳着,虽然冷,还是有很多人来寻刺激的。县衙的大门被隆重装饰了一下,县衙西侧沿着西城墙新辟了海棠谷,其实这里以前也是县衙的地盘,县衙的花园啊,梅山啊,好像都在这一带。如果这里建造一座梅谷似乎更符合浚县的底蕴,但西府海棠也是不错的,至少不是俗烂的樱花。海棠也是带着古人情怀的一种花卉。海棠谷里对再成轩、监狱等遗址进行了恢复,仅仅是地基,没有建成房子。整个是一个公园性质的,植有大面积的海棠花。待到海棠花开日,应是合城出动时。海棠的花株还比较大,应该是比较可观的。
出允淑门,沿着西城墙外一直到角楼。城墙顶简单地灯带起不到任何照明作用,其实这里沿河应该有一带路灯,让整个灯景有点立体感。而且也能起到照明的作用。浚县现在特别流行饭后徒步。是有组织的徒步,一般百十号人,排着整齐的队伍,一个人在最前方做护旗手,举着大红旗,上面写着某某徒步之类的团体符号,一个人口中衔着口哨,身后背着音响,老远都能听到音乐,颇有声势。西城墙下徒步是其中一个地段,还有一个是绕文化宫徒步。妹妹她们也经常大清早出去绕县城徒步,不过都是她们几个玩的好的一起走的。角楼北也是一个大广场,不如城门前运河广场热闹,但灯带做得比较好。
其实,浚县城的夜景完全可以做得更美,更富有立体感。依山带河这是古城的优势,直到今天依然是十里城池半入山的格局。姑山是这座古城自古以来的制高点,姑山之上的三大宫观建筑群,虽然已经是改革开放后新建的了,但作为夜景引入古城整体夜生活还是很漂亮的。另外作为古城中心的文治阁不应该是缺失的,应该更加炫彩才对。当然这也是要钱的。
这次回乡,还发现了一些非常棒的老宅子,因为这次整治,现在都透了出来。虽然规模不及翰林院,但精美气派却不输它。后文在专讲吧。特注均为手机拍摄。
云溪桥西头拍摄,老人在桥栏上压腿。
西大街
翰林院
文治阁
文治阁内东大街方向
北大街
县衙前正在教扇子舞
西城墙允淑门马面
海棠谷城墙内侧
日晷
国朝粮仓
允淑门马面
允淑门内侧
西城楼城墙内拍摄
观澜门夜景
西北角楼马面
西北角楼夜景
允淑门外景
大运河广场
分享:
喜欢
0
赠金笔
阅读
┊
收藏
┊
喜欢
▼
┊
打印
┊
举报/Report
加载中,请稍候......
前一篇:
『暴走南京』秦淮水榭莺莺燕,江南贡院最风流
后一篇:
『暴走南京』中国四大文庙之南京夫子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