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的崔派情结——写在豫剧崔兰田大师诞辰90年之际

(2016-10-18 08:49:36)
标签:

崔兰田

张宝英

桃花庵

对花枪

秦香莲

分类: 【戏韵春秋】
我的崔派情结——写在豫剧崔兰田大师诞辰90年之际
       今年的10月20日,是豫剧一代宗师级的崔兰田大师诞辰90周年的日子。一场纪念晚会将在安阳大会堂隆重举行,届时崔派四大青衣将再次亮相舞台,为戏迷呈现崔派的经典。可是可惜,这一次,我又要错过了。
       我是在崔派的韵律下长大的,因为毗邻崔派大本营安阳,一度还属于安阳地区,故而崔派戏是交织在乡土里了。每年的村里大会都会场上五天大戏,当然村村都有会,自然村村都有戏,一天、三天、五天不等。而崔派戏似乎永远都是必备的。而浚县豫剧团里挑大梁的也是崔派戏唱得好的,老一辈有吴廷珠老师,她是崔兰田大师的弟子,唱作都非常沉稳,老百姓很喜欢。到了新一代最近火起来的淇河豫剧团的团长胡恩峰,也是吴廷珠一直培养起来的,后来作为中间人将她推荐给了师姐张宝英老师,成为张老师的得意门生。印象里崔派的几个大戏在舞台上都听过,像《秦香莲》、《卖苗郎》、《桃花庵》、《对花枪》等。吴廷珠老师的《对花枪》很不错。也许正是这种环境的影响,等我长大的时候就特别喜欢张宝英老师,她的很多戏都是街里街坊喜闻乐见的,就连不是戏迷的妹妹也特别喜欢听张宝英老师的哭戏。
       我没见过崔兰田大师,接触的也仅仅是她的弟子学生的唱段,由她们而慢慢回溯到崔大师那里,这是在上了大学以后的事情。一个人在外地开始想家,想家的时候,便想起了熟悉的旋律。聆听,一次次之后,开始往回溯源,崔大师便是这样走进我的世界的。崔大师的不少唱腔是与传人们的不一样的,像《卖苗郎》、《三上轿》,但这些不一样的经典之作却都是经崔大师之手推介出来的,这说明她的大度。时代总会有时代的偏好,任何艺术都不可避免地会打下时代的烙印。就像我们现在戏曲舞台上的现代戏和话剧化的新编历史剧,其实也是戏剧在时代大潮中的一种自我调节,只是这些调节或许有些过了头,但也有很大一批观众喜欢。这便是萝卜白菜的问题。
      崔大师也有不少的现代戏,在毛时代,现代戏基本属于政治任务,尤其是在禁演古装戏之后,戏剧演员当然要接演实践很多现代戏,这也正是当年那一批演员现代戏和古装戏底子都很扎实的缘故。张宝英老师就是一例。张老师在六七十年代演的最多的还是现代戏,退休之后也参与演出了大量的现代戏,像《山里的汉子》、《天职》、《尘封的军功章》等,很多唱段也非常有市场。不论是现代戏还是古装戏,只要走心了,恨戏了,都会是一出好戏,戏迷也都会记住这是一个好演员。当然崔兰田包括她的弟子张宝英等,能被大家认可还是因为独属于她们的崔派悲剧,《秦香莲》、《桃花庵》、《三上轿》、《陈三两》、《对花枪》、《卖苗郎》等,那才是能够让她们穿越时空的根源。
       崔大师诞辰九十年的戏曲晚会自己是不能看现场了,期待视频早日呈现了。当然为表自己的一份思念,也特意做这个崔大师的小特辑,也像杨奇老师那样再回味一下那远逝的哭声。同时也祝愿崔派能够在张宝英老师之后再开新花,让人一想起这个演员就足以将其与崔派画上等号的领军人。

《桃花庵》“十六年”(崔兰玉)

《秦香莲》“抱琵琶”

《卖苗郎》“责夫”

《三上轿》“崔氏女一阵泪如梭”

《陈三两爬堂》“只因爹爹得中皇榜”

《对花枪》“南营”

《二度梅》“骂相别府”

《洪湖赤卫队》“牢房”(张宝英)

《一棵树苗》“春季里造林大开展”

《李双双》“可不是妈妈我故意逞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