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豫剧永恒的经典——《卖苗郎》

(2016-11-29 08:54:41)
标签:

卖苗郎

豫西调

崔兰田

张宝英

周海水

分类: 【戏韵春秋】
豫剧永恒的经典——《卖苗郎》
当今豫剧十大名旦之首张宝英老师“摔碗”剧照
    《卖苗郎》是豫剧六大名旦之一的崔兰田大师的“四大悲剧”之一,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由杨兰春编导,王基笑、邢俊宝等设计唱腔,复排了崔大师的这出名剧,由其大弟子张宝英饰演女一号柳迎春,反响极大,成为安阳市豫剧团最卖座的保留剧目之一。张宝英版的《卖苗郎》较乃师已有较大区别,但唱腔上崔派韵味浓厚,仍是一出非常棒的崔派戏,当下舞台演出此剧多宗此版本。
    因为崔兰田及其弟子张宝英等的名气,使得我们将这出戏简单地认为是一出大青衣的唱功戏。其实没那么简单,《卖苗郎》可以说是豫西调的看家戏,尤其是衰派老生的骨子老戏。早在旦角尚未登台的清末,豫西众多名家便以《卖苗郎》而备受观众喜爱,其中多数是老生行当的演员,即故事中的周父。如光绪、宣统年间豫西衰派老生泰斗老盛三,即盛金升,擅演悲剧老生戏,唱念做自成一派,人称”红脸王”。其本腔唱法尤见功底,嗓音苍健淳朴,气足味浓,字字咬得清晰,人称“交代清”。善以唱腔抒发人物情感,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做工细腻。周云泰便是其刻画最为成功的三个衰派老生形象之一(另两个为张元秀、莫成)。他在《摔碗》一场戏中将饥饿悲苦的周云泰“看碗”、“接碗”、“摔碗”三个层次的情绪交代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举手投足之间无不准确地揭示出人物内心情感的微妙变化。老盛三的弟子张小乾,即早期豫西调著名的“三张一周”之一,张小乾专攻衰派须生,有“越师”的雅号,即他的造诣超越了其师傅老盛三。早期《卖苗郎》中,除了卖苗郎,为了突出柳迎春的孝和周家的窘破,还有“割肉”一场戏,这场戏讲的是卖掉苗郎之后,周家遭窃,为了养活老公爹,柳迎春割掉臂膀上的肉给公爹充饥。饥饿难耐的周云泰接碗一喝,竟若狂地连说肉香,要儿媳再盛碗来。见媳妇拿不出,便嘟噜地用筷子捣着碗,直埋怨做的太少,怀疑儿媳偷吃了。当柳迎春无奈中撩开衣袖,露出割烂的臂膀时,周云泰却惊吓的瘫坐在地,良久悲声大放,连连跪拜儿媳。可以说将人物内心的刻画的细致入微。
    与张小乾同时代的周海水也擅演此剧,周海水为豫剧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是豫剧史上著名的教育家,他培养出了著名海内的“豫剧十八兰”,这其中便有日后成为豫剧六大名旦之一的崔兰田大师。常香玉也在周海水的太乙班学艺。豫剧十八兰中崔兰田、毛兰花、车兰玉等均擅演此剧,便是得周海水的真传,毛兰花当年在界首被誉为“四好名旦”,《卖苗郎》便是其看家好戏。
徐建亭在《豫西祥符融一炉——老少联袂<卖苗郎>》一文中讲述了1956 年春,为了配合省戏曲观摩演出大会, 开封专区文化局点名调在荥阳县(现改为市) 豫剧团任教的周海水先生到专区豫剧团工作,并安排已年过六旬的周海水与当时该团祥符调新秀单绍莲联袂演出《卖苗郎》。文中是这样记述这件事情和演出效果的:
   (周海水当时)形体消瘦, 且疾病缠身, 尽管如此, 他仍一丝不苟地给演员说戏、导戏, 自己另外挤时间喊嗓、练功。他对演员讲, “ 这个戏是精品, 是伦理戏,我在二十年前同张同庆、常香玉、汤兰香闯开封时曾以这个戏轰动注京,现在解放了, 我们是舞台的主人, 是国家演员了, 就更得演好、演精。”
    当时的开封专区豫剧团, 由兰考县工人豫剧团和祀县人民剧团合并而成, 演员以“ 豫东调” 和“祥符调” 为主, 其中和周先生配戏饰演柳迎春的单绍莲就是典型的“ 祥符调” 演员。《卖》剧是苦戏, 用豫西调更能唱出感情。为了达到两个流派交融的效果,在周先生口述台本和哼唱豫西唱腔的基础上, 重新设计音乐唱腔, 巧妙地把两个流派的唱腔揉化为一体, 在不失传统本色的基础上, 创设新腔,经过反复磨合,又经过彩排,戏在开封上演了。演出是在开封的解放剧场进行的, 海报一贴, 全城沸腾, 戏迷奔走相告, 几场戏票均被抢购一空。
    尽管周先生嗓音有些沙哑, 但韵味十足, 吐字清, 腔调润, 喷口准确脆拔, 富有力度。他巧妙地运用多年积累的技巧, 声情并茂地塑造感人的艺术形象, 他的表演真切感人, “ 摔碗” 尤显其表演之功。“ 一声苗郎… … 孙孙… … ” 从噎气、憋气、翻眼到垂手昏死、碗落地等一系列表演, 形象逼真, 感人肺腑; “ 训子” 一段百十来句的道白是他的拿手戏, 他巧妙地用具有节奏感、韵律感的念白,将“ 刚韵白” 和“ 平韵白” 结合得自然贴切, “ 声调协律” 、“ 音调铿锵” 、“颠簸跌宕” 的形式美, 使观众闻其声便知其人, 聆其语如观其态。全剧情节跌宕起伏, 疾徐有致.显示了浓郁的乡土味和人情味, 使观众回肠荡气,掌声不断, 烯嘘不止。
    已颇有点名气、秀外慧中的单绍莲在周先生的精心指导下, 通过内心体验, 从语气、神态、身段、唱腔、动作上刻苦学练, 把柳迎春这个角色刻画得栩栩如生。她音色清纯亮丽, 吐字清晰, 唱腔圆润饱满, 表演高雅大方,真挚情深。特别是“ 背公公” 一段唱.时而高亢, 时而低回,高亢时响彻行云, 声震屋宇; 低回时行云流水, 宛若游丝, 把内心情感宣泄得酣畅淋漓,把观众唱得热泪横流。两人配合默契, 珠联璧合, 相得益彰, 为祥符调和豫西调的合璧树立了一个新的典范,给当时的开封戏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也倾倒了一批年轻的观众。
单绍莲也是唯一一个目前知道的祥符调名家演出此剧的,印象中此剧多是豫西调名家的演出剧目。周海水提到此剧曾是豫西调名家闯汴京的看家戏,也足见这出戏在早期豫西调剧目中的重要性,也证明常香玉曾经也演出过此剧目。此外还有豫剧名家汤兰香的丈夫赵赐铭、被誉为地牤牛的贾宝须、小尾巴胡发生、贾福正、许树云等均擅演此剧。崔兰田多年之后仍记忆犹新与曹子道合作演出《卖苗郎》备受西安观众欢迎的情景,“他在《摔碗》一折中手端面条和举杖责打儿媳的表演,简直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在《背公公》一折中“爬坡”的表演动作舞姿更为精彩,经常博得观众阵阵掌声”。崔兰田的胞弟崔少奎也是出名的好好,他是崔兰田和张宝英《卖苗郎》中的周云泰,也是最受关注的一位周云泰。安徽名家张玉生与胞妹张玉珍也擅演此剧,1999年年过七旬的兄妹俩在蚌埠再次上演了这出好戏,表演细腻传神,唱腔婉转悠扬,由其剧中的“滚身摔跤”、“背唱”等高难度动作,令观众叫好连连
    作为早期豫西调的传统剧目,除了一大批的衰派“好好”们演出外,还有常香玉、崔兰田、汤兰香、车兰玉、毛兰花等一大批旦角名家擅演此剧。此外有着“豫西旦角总师傅”、“豫西梅兰芳”美誉的燕长庚也颇擅演此剧,燕长庚是豫剧早期舞台上杰出的男旦演员,擅演悲剧,真假嗓结合自然通透,善用鼻音行腔,具有较高的艺术素养。另外沙河调老艺人有着“五杆旗”之“雪白旗”美誉的刘玉梅也擅演此剧。三门峡豫剧团的郝玉馨饰演的柳迎春,表演凄苦悲切,唱腔委婉动人,尤以“背公公”一场出众。只是随着早期衰派好好先后退出舞台,尤其是建国后崔兰田成为官方认定的五大名旦,崔派的《卖苗郎》便成为此剧的一杆大旗。崔老在六十年代以后便没演出过此剧,所剩的资料不多。直到文革后,杨兰春、王基笑等重新设计编排新版《卖苗郎》,由崔兰田的大弟子张宝英一炮唱红,成为张宝英的一个代表性剧目。在这出新版《卖》中,柳迎春成为独一无二的主角,这出戏也成为以青衣唱功为主的戏,相反之前被叫好连连的衰派老生的做唱日渐被淹没了。以崔派四大青衣及其传人史茹、赵凤兰、章兰、刘淑芹、张美娟等旦角为代表的《卖》成为舞台的主角,除了安阳豫剧团的名家杨少龙和聊城市豫剧院的张民饰演的周云泰外,甚少听闻名家饰演这一衰派老生行当了。2012年崔小田与杨少龙联袂将此剧拍成电影,易名《柳迎春》,画面精致,但无论是做功还是唱功,都距离张宝英甚至更远的名家们太远了。时下,河南豫剧院青年团的优秀青年演员李庆杰的《卖苗郎》已经开排,这应该是她的第一个青衣戏,她毕业于中戏研究生班,跟随崔派大家张宝英老师学习,本科时学习排演了《八珍汤》,研究生时又学习了《卖苗郎》,表演情真意切,是个不错的好演员,只是有些戏段尚须时日打磨,有种东西是由岁月决定的。希望这出戏也能成为日后青年团的一个代表性作品,成为李庆杰的一个青衣代表戏。李庆杰是豫剧名家魏俊英老师的弟子,能没有门户之见,转而向张宝英老师学戏,精神可贵。张老师也是个宝藏,身上好多绝活,希望李庆杰能以此为契机,多向张老师求教,将崔派的功夫学到身上,活学活用,艺多不压身。周云泰一角由李树建高徒李多伟出演,日前其在微博晒出其周云泰剧照,并透露已在演出此剧了。
豫剧永恒的经典——《卖苗郎》
青年演员李多伟的周云泰剧照
    《卖苗郎》是一出弘扬孝道的戏,也是歌颂女性坚韧隐忍的戏。它告诫世人不论怎样,都要及时行孝,更不能为了富贵做出抛妻弃子的事情。柳迎春在最后一场戏中的那段唱非常精彩,“谁不知你姓周名叫文选,想不到长得是杀妻灭子抛父弃母狼肺狗肝。你抬起头睁大眼,想一想看一看,我是不是死了未埋得秦香莲还活在人间。我冻死不要你一条线,饿死不到你官府前,干干净净在人间,清清白白赴九泉。我背上爹爹去要饭,你做你的杀人官”。不论什么时代,换成什么说辞,孝与爱都是一家和睦的根本所在,大丈夫不仅仅要匡扶天下,打拼事业,也要对家庭负责,这样才能真正家和万事兴。
1.崔兰田(这是此剧的留存下来最早音频资料)

老公爹你在莫要怒声声
2.安徽名家张玉珍和张玉生(年过七旬的演出本,感动,折服!!!)
 
3.张宝英

对天诉冤
4.胡发生

5.崔少奎

儿媳她句句话情深理正
6.章兰(二度梅,山东聊城豫剧院)

堂前认亲一折
7.单绍莲

为开言来心如焚
8.崔小田

请军爷莫要把傻父见怪
9.张晓霞

老公爹你消消气
10.史茹(张宝英高徒,三门峡市豫剧团)

天上无云难下雨
11.赵凤兰(张宝英高徒,兰州市豫剧团)

一碗泪换来一碗饭
12.吴素真

老公爹你消消气
13.吴廷珠(张宝英高徒,浚县豫剧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