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张安世:酷吏后代如何开创两百余年的世家神话

(2015-07-28 09:27:09)
标签:

张安世

张汤

汉宣帝

霍光

彩陶俑

分类: 【西汉风流】
小方读《汉书》之八十八
张安世:酷吏后代如何开创两百余年的世家神话
张安世家族墓出土彩陶俑

“将军年老被病,朕甚闵之。虽不能视事,折冲万里,君先帝大臣,明于治乱,朕所不及,得数问焉,何感而上书归卫将军富平侯印?薄朕忘故,非所望也!愿将军强餐食,近医药,专精神,以辅天年”。这是汉宣帝元康五年宣帝给老臣张安世告老还乡疏文的批复文字。字字句句饱含了宣帝对这位老臣关爱有加。

张安世是酷吏张汤的儿子。从这一点亦可以看出张汤并不能简单看成酷吏,他的豪华转身为张氏家族开启了一个新时代,而儿子张安世的为政治国,则为这个家族开启了封侯的时代。他开创了一个真正的“世家”。“自昭帝封安世,至吉,传国八世,经历篡乱,二百年间未尝谴黜,封者莫与为此”,两百年不灭的家族神话,可能在中国史上都堪称传奇。这也是大汉前后四五百年间任何一位大臣贵胄的子孙所不能创造的风景。

史书上未对张安世及其后封侯的子孙们有过多的记录,张安世的传记也只是附在父亲张汤之后。因为张汤晚年受人诬陷致罪,让汉武帝倍感痛心,所以为了表示对这位爱臣的纪念,提拔其子张安世便成了他众多举动中的一个。

张安世有着父亲张汤为人谨慎的良性基因,更有着超凡的记忆与文笔,很快便得到武帝的欣赏,擢为尚书令,后又升为光禄大夫。尚书令是武帝时朝野分化中出现的一个很重要的官职,非武帝亲信不得入职,可见张安世当时亦是很受武帝喜欢的。

昭帝即位后,朝野进入了霍光执政的时代,而刚好张安世与霍光关系甚好,“光亲重之”。不久,左将军上官桀父子、御史大夫桑弘羊与燕王等谋反被诛杀,朝中老臣无几,霍光便提拔张安世为“右将军光禄勋,以自副焉”。在这个位置上,张安世一干便是十三年,“辅政宿卫,肃敬不怠”、“亲亲任贤,唐虞之道”,由是封张为富平侯。第二年,昭帝便匆匆而逝,霍光与张安世又共同谋立昌邑王,但昌邑王这个人生活淫乱,很快便被霍光废除,两人又谋立汉宣帝。这是武帝后最富盛誉的帝王了,在他的时代里福音频降。作为大位的拥立者,自然霍光与张安世都备受宣帝信赖,张安世封万六百户,功劳仅次霍光,他的儿子千秋、延寿、彭祖皆封中郎将侍中。

霍光虽然是个外戚,但与传统意义上的外戚干政并不完全一样,他还是一个比较中正的官员。霍光没能看到一个真正大汉盛世的到来便仓促谢世。大臣们都推举张安世晋位,张安世明白“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道理,因此他坚决不肯就认众望所归的大将军之职。但在当时的朝堂之上,舍张安世其谁,论功劳论资历,都是无法绕过他了。不得已他升任“大司马车骑将军,领尚书事”。升任之后,对京城军队进行了调整,当然这其中应该也是宣帝的意思,也提升了张安世的威信。

张安世为官比较低调,虽然是“尊为公侯,食邑万户,然身衣戈绨。夫人自纺绩”,在这一点上与位居三公的公孙弘颇相似。他犹如一位道家,在纷乱的朝廷更迭中,不计较得失,不培植私己,“明主在上,贤不肖较然,臣下自修而已”,而更不能邀功论赏,长短自言。他虽然身居高位,但并不专权擅权,处处藏愚。每每与皇帝商议大事,决定后,他总是称病而出。待到皇帝宣布诏令时,又故作一惊,派下属去丞相府询问相关事项,因此即便是朝中大臣,也不知晓他参与了此时的策划。

张安世的低调藏愚,其实是把所有功劳都归功于宣帝,皇帝的个人光辉一下子凸现出来。对于张安世这种位高权重的老臣,没有资历的皇帝是想用又不敢用,现在张安世如此做事,自然让宣帝格外欣慰。有这样处处为自己筹划的大臣自然应该受到赏赐。而宣帝对张安世的赏赐还不仅仅因为张安世一人,还有其早逝的哥哥张贺的功劳。张贺曾为掖庭令,宣帝就是从那里成为一代帝王的,张贺辅导幼时宣帝的情景时常让宣帝感激涕零,但张贺无福享受已为帝王的宣帝的赏赐,因此眼看着如此勤劳有加、本分持中的弟弟张安世,宣帝自然会赏赐的多多益善。

但张安世并不是来者俱收的,他并不想做出林之鸟,每次宣帝赏赐,张安世都会退却几次。但圣命难违。在张安世的经营之下,张氏家族还是红火了起来,一门三侯的赫赫门庭逐渐建立了起来。张安世家族的发达再次证明了,人只有经历了“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又是山”的大彻悟之后,人前将自己摆的欲低,人们便会将他看的越高。                                                                                       ——2013.7.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